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食用菌做为一个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几十年厂史,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在本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选择和培育优良菌株,取代或改良原有菌种,以提高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改造生物、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目的菌株改良的短暂历史与漫长的无选择制种历史形成了鲜明对比。荷兰的蘑菇生产,通过30余年来菌种选育。
作者
郑稚莺
徐仲
机构地区
东北农学院生物工程系
出处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关键词
食用菌类
育种
分类号
S646.03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龚胜萍,郑海歌,钟顺昌.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中遗传标记的探讨[J]
.食用菌,1991,13(1):11-1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谌斌,梁宗琦,刘爱英.
丝状真菌原生质体融合中亲本标记及融合子检出[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4):61-64.
2
薛丽娥,顾沁雪.
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香菇新品种[J]
.贵州农业科学,1998,26(3):23-2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7
1
刘学成,马昱阳,贾凤娟,弓志青,王月明,王文亮.
茶树菇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19,0(10):1-4.
被引量:12
2
郑元忠,蔡衍山,傅俊生,罗凤来,柯丽娜,黄秀治.
茶薪菇性遗传模式和育种工艺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32-33.
被引量:6
3
许雅娟,赵艳景,胡虹.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1207-1209.
被引量:102
4
张甜甜,张治中,张墨楠,王志,杨勇.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J]
.浙江食用菌,2009(3):29-31.
被引量:9
5
潘保华,李彩萍,元新娣,扬玉画,阎学梅,师新宇,聂建军,李建军.
黄伞单孢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J]
.菌物学报,2004,23(4):520-523.
被引量:3
6
张敏,陈平,李超.
食用菌育种技术研究综述[J]
.辽宁农业科学,2005(1):31-32.
被引量:8
7
杨祝良,臧穆,刘学系.
杨柳田头菇——无孔组的一个滇产新种[J]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18-20.
被引量:15
8
桂兴芬,阎家麒,朱建梅.
几种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比较[J]
.中国兽医科技,1993,23(1):23-24.
被引量:7
9
潘迎捷,汪昭月,白韵琴,马爱民,贺冬梅.
食用菌育种中的有性杂交与无性杂交[J]
.食用菌,1994,16(1):2-3.
被引量:11
10
付立忠,吴学谦,魏海龙,吴庆其,李海波,张新华,贾亚妮.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食用菌学报,2005,12(3):63-68.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4
1
张跃新,闫宝松,马凤,毛宪伟.
元蘑单孢杂交育种试验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0(2):24-26.
被引量:1
2
李秀影.
紫外线诱变对平菇菌丝体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4):15-18.
3
王龙,周庆平,石国华,王红丽,刘建明.
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及近缘种种质资源研究现状[J]
.北方园艺,2021(15):134-142.
被引量:7
4
殷潇.
食用菌育种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2024(1):60-6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旭彤,王显君,曹志和,黄国华,明秀英,许泽成,邹莉.
小兴安岭林下利用木耳菌糠栽培元蘑关键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18(1):57-58.
被引量:1
2
郭汉忠,谭才邓,张淑玲,王家腾.
茶树菇菌丝多糖发酵工艺优化[J]
.中国酿造,2022,41(3):213-218.
被引量:3
3
陆辉,蔡高峰,武彩红,邱树磊,袁橙,陈晓兰,刘芸,覃凯莉.
茶树菇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2023,50(5):1828-1835.
被引量:3
4
周宇,刘朋虎,刘波,苏荣荣,周佳佳.
不同栽培配方对茶树菇生长发育及胞外酶活性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23(19):114-121.
被引量:2
5
唐睿,朱梦梦,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徐永平,李淑英,李倩.
低糖茶树菇粉面包的研制及品质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23(12):57-64.
6
伍津瑶,殷明月,杨美花,康晶晶.
茶树菇降压肽制备工艺优化[J]
.食品与机械,2024,40(11):172-179.
7
李海康,胡清秀,邹亚杰,郑素月.
桑枝木屑栽培茶树菇配方研究[J]
.生物技术进展,2024,14(6):952-956.
8
黄静,和耀威,李鹏,王万坤,胡永强,向准.
菌丝特性及胞外酶活性对茶树菇继代培养菌丝的相关性分析[J]
.北方园艺,2025(2):50-58.
1
刘家富,林天然.
大黄鱼网箱育种技术[J]
.中国水产,1997(8):32-33.
被引量:3
2
广西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J]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3(10):18-18.
3
金健康.
双孢蘑菇的育种技术[J]
.江苏食用菌,1992(6):1-2.
4
激光育种技术[J]
.世界经济科技,1989(41):52-53.
5
李水权,陈炫华,毛源才.
肉牛遗传育种技术探讨[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32(10):67-67.
6
施泽荣.
梭鱼的人工繁殖及育种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03(9):15-16.
7
陈运棣,原培勋.
猪的遗传改良趋势及育种技术[J]
.山东畜牧兽医,2000,21(1):31-31.
被引量:1
8
金江.
瘦肉型猪育肥技术[J]
.饲料世界,2000(12):20-20.
9
任德甫.
河蟹育种技术[J]
.内陆水产,1995,21(4):23-24.
10
陈章甫.
壮秧剂真秧育苗技术[J]
.今日农村(江西),2002(2):23-23.
东北农学院学报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