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什么与怎么写——谈前期延安文艺界论争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4期49-51,共3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 
                                            1李军.论前期延安文学话语的独特性[J].中州学刊,2010(1):212-217.                                                                            
 
                                    - 
                                            2张根柱.在战争与文艺之间——论前期延安文艺界的下乡入伍运动[J].临沂大学学报,2012,34(5):126-130.                                                                            
 
                                    - 
                                            3侯业智,师伟伟.《讲话》前延安文艺理论的发展与流变述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2):68-72.                                                                            
 
                                    - 
                                            4袁盛勇.民族主义:前期延安文学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和逻辑起点[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48-52.                                                                                    被引量:6
                                    
 
                                    - 
                                            5沈文慧.从“亭子间”到“土窑洞”——前期延安文学生态的内在规定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68-71.                                                                            
 
                                    - 
                                            6刘进才.语言认同的困境——延安作家的语言观念与创作实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1-7.                                                                                    被引量:1
                                    
 
                                    - 
                                            7任铮铮.废墟上的希望——德国战后废墟文学与中国战后文学之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0,0(17):225-226.                                                                                    被引量:1
                                    
 
                                    - 
                                            8张根柱,曹允亮.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延安作家思想转变历程论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54-61.                                                                                    被引量:2
                                    
 
                                    - 
                                            9作家理应深入生活,贴近读者——延安作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言摘要[J].延安文学,2016(1):200-209.                                                                            
 
                                    - 
                                            10李静,赵学勇.“工农兵作者”身份的认同与焦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5):102-107.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