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确定烈度衰减关系的椭圆投影两步拟合法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做法求烈度衰减关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仅沿长短轴两个方向采样;(2)
作者
郁曙君
机构地区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9-114,共6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关键词
地震
地震烈度
投影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2
参考文献
4
1
闵子群,地震研究,1983年,6卷,699页
2
谢毓寿,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1983年
3
顾功叙,中国地震目录(公元1970-1979年),1983年
4
团体著者,中国地震等烈度线图集,1979年
同被引文献
146
1
孙昭杰,李金.
2019年10月27日乌什M_S5.0和M_S4.5地震震源机制解[J]
.内陆地震,2019,0(4):378-384.
被引量:5
2
Sharmin Ara.
Impact of Tempor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n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A Case Study on Sylhet,Banglades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2014,5(4):296-312.
被引量:3
3
张苏平,陈文凯,周中红,何少林,蔡辉腾,孙艳泽.
中国西部地区大地震(M_S≥7)烈度衰减关系改进[J]
.自然灾害学报,2015,24(1):104-113.
被引量:13
4
郑广芬,陶夏新.
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建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13(1):60-66.
被引量:11
5
高国英,温和平,聂晓红.
1991~2002年新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分析[J]
.地震,2005,25(1):81-87.
被引量:28
6
张建福,成小平,姜立新,帅向华,吴天安.
基于面积统计的震后烈度评估[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76-81.
被引量:9
7
高德潜.
烈度衰减曲线的头尾限定问题[J]
.工程抗震,1994(4):28-31.
被引量:5
8
刘汉兴,汪素云,时振梁.
考虑震源破裂方向的地震动衰减模型[J]
.地震学报,1989,11(1):24-37.
被引量:5
9
李锰,尹力峰,冯先岳.
新疆地区烈度衰减规律的新认识[J]
.内陆地震,1995,9(3):271-275.
被引量:3
10
高德潜.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统计方法的探讨[J]
.国际地震动态,1996,17(3):6-1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0
1
高德潜.
烈度衰减曲线的头尾限定问题[J]
.工程抗震,1994(4):28-31.
被引量:5
2
孙继浩,帅向华.
川滇及其邻区中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适用性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1):11-18.
被引量:22
3
谭明,李帅,孙静,王伟,唐丽华,吴传勇.
新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参数拟合[J]
.内陆地震,2011,25(1):29-35.
被引量:18
4
卢建旗,李山有,李伟,宋晋东,程钰翔.
基于地震等震线面积和长轴半径的烈度衰减关系[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2):16-26.
被引量:1
5
王德才,倪四道,李俊.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研究现状与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772-1784.
被引量:29
6
白仙富,戴雨芡,叶燎原,李春.
基于高精度房屋、人口数据的地震压埋人员和紧急搜救区评估模型研究[J]
.防灾减灾学报,2018,34(4):1-12.
被引量:4
7
任静,张云芝,李志强,黄帅堂,张方浩,谭专条,陈雅慧,李华玥.
震源深度对烈度衰减关系模型的影响[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3,44(2):50-63.
8
刘振彪,俞言祥,肖亮,吴清.
基于拟合椭圆的等震线长短轴测量方法[J]
.地震学报,2024,46(3):458-476.
9
谢江丽,阿布都瓦里斯·阿布都瓦衣提,张文秀,李波.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新疆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J]
.内陆地震,2024,38(3):242-249.
被引量:1
10
谢江丽,阿里木江·亚力昆,黄帅堂,李波.
乌什7.1级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J]
.内陆地震,2024,38(4):349-356.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李芋均,郭红梅,黄丁发,赵真,张莹.
基于区间证据理论的多源灾情信息融合及烈度判定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S02):92-94.
被引量:4
2
梁结,李蕾,张忠利,李海,聂冠军.
广西靖西M^(S)5.2地震烈度评定及启示[J]
.华北地震科学,2020,38(S02):98-104.
3
康燈杰,陈文凯,赵怀群,贾艺娇.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和地震动衰减模型的地震烈度评估方法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
.地质论评,2023,69(S01):527-529.
4
孙艳萍,陈文凯,史一彤.
地震灾害伤亡人员快速评估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J]
.地质论评,2023,69(S01):512-514.
5
裴惠娟,周中红,孙艳萍,陈文凯.
甘肃省地震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15,24(3):67-75.
被引量:13
6
高德潜.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统计方法的探讨[J]
.国际地震动态,1996,17(3):6-10.
被引量:4
7
高德潜,黄伟生,张永凯.
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SHA的敏感性分析[J]
.地震学刊,1998,18(2):41-47.
被引量:2
8
谭明,李帅,孙静,王伟,唐丽华,吴传勇.
新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参数拟合[J]
.内陆地震,2011,25(1):29-35.
被引量:18
9
肖亮,俞言祥.
中国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J]
.震灾防御技术,2011,6(4):358-371.
被引量:45
10
徐俊,戴犹芳,来守华,龙剑.
艾娜克铜矿区地震地质背景及抗震设防标准[J]
.现代矿业,2012(3):48-50.
被引量:1
1
郁曙君.
中国东部平原和西北部地区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J]
.地震学报,1995,17(2):203-211.
被引量:6
地震学报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