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回归“平常心”:超越“二元对立”的心态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超越"二元对立"是当代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超越"二元对立"需要回归"平常心"的观点。二元思维并不等于"二元对立","二元对立"仅是众多思维模式中的一种。回归"平常心"也是对"二元对立"传统思维模式的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超越,一种恒久的超越。
作者
骆玲玲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5-16,共2页
Thinking
关键词
“二元对立”
二元思维
“平常心”
超越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麻天祥,吴昕炜.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47-49.
被引量:1
2
周来祥.
论哲学、美学中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产生、发展及其辩证解决[J]
.文艺研究,2005(4):35-44.
被引量:27
3
朱立元.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美学研究突破之途的思考[J]
.文艺理论研究,2002(2):2-9.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2
.《列宁全集》第55卷[M].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6页.
3
.《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第226页.
4
.《海德格尔选集》上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第466,468,471页.
5
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59页,第263页.
6
《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7
《癫狂与非理性》.陆扬.《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福柯与德里达》,上海三联,2000年版,第83页
8
陆扬.《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第84,2,6-7页
9
《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73、66—89页
10
《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386—387、393、394、384-385页
共引文献
64
1
宋杰.
神经美学研究面面观——兼述《当代神经美学研究》[J]
.中国美学研究,2023(1):326-344.
2
魏寒冰.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对事实与价值对立关系的破解[J]
.前沿,2020(5):19-26.
被引量:1
3
穆雷.
翻译教学: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评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J]
.中国翻译,2004,25(4):59-63.
被引量:71
4
周景耀.
超越偏见:“想象”的文学与政治关系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S2):35-45.
被引量:1
5
何云波.
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兼谈张冠华《否定之后的思考》[J]
.俄罗斯文艺,2003(1):43-49.
6
董馨.
王国维文论的现代转型及其当代意义——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论的必然选择[J]
.中国文学研究,2002(4):76-80.
被引量:1
7
徐瑛,鲁兆麟.
试论《内经》升降理论的科学和谐美[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5):299-302.
被引量:1
8
董学文,陈诚.
超越“二元对立”与“存在论”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文学、美学本体论[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6.
被引量:22
9
李占伟.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出路献芹——从实践、后实践美学之争谈起[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5):21-26.
10
胡友峰.
超越美学:一段论争史——兼评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论争的得与失[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1):26-3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展明锋,陈勇.
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J]
.道德与文明,2002(3):37-41.
被引量:15
2
郑如心.
《黄帝内经》的形神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92-97.
被引量:3
3
余智.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
被引量:136
4
宁青,田宝山.
中华武术的形神统一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42-143.
被引量:11
5
李永乐,陈琰玺.
中国古代哲学知行观的现代意义[J]
.船山学刊,2007(4):189-191.
被引量:3
6
郭淑新,王堰永.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5):35-38.
被引量:4
7
肖剑平.
王阳明“知行合一”本体论解读[J]
.求索,2010(4):120-121.
被引量:10
8
庄梅兰.
朱熹知行统一德育方法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85.
被引量:4
9
张晓辉.
学前教育应严禁“超、灌、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念启示[J]
.学前教育研究,2013(12):51-53.
被引量:6
10
吴文峰,王鑫,肖谋文.
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体系研究[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1):68-72.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2
1
胡福贞,钱琦.
整合视野下的儿童观[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29(1):62-64.
2
尹永佩.
“知行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素养养成的启示[J]
.浙江体育科学,2018,40(1):58-6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雅茹.
不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
.韶关学院学报,2018,39(6):81-85.
被引量:5
2
朱亚成,季浏.
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
.浙江体育科学,2020,42(1):81-88.
被引量:34
3
王楠,师会芳,巴桑泽仁,李俊兰.
高校健康校园建设:问题、机理与路径[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59-62.
被引量:3
4
王维尖.
浅谈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J]
.运动精品,2022,41(1):22-24.
1
尹恒.
当代法国思想界的“杂家”——从罗兰·巴特说起[J]
.科教文汇,2009(4):224-224.
被引量:1
2
余党绪.
“二元思维”可能是个泥淖和陷阱[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5):12-16.
被引量:4
3
左亚文.
重评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5-10.
被引量:8
4
镜子.
别说行动无所谓[J]
.现代阅读,2009(6):50-50.
5
杨治钊.
学习七贵[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5):53-53.
6
名人[J]
.中考金刊,2008(5):19-19.
7
周来祥.
超越二元对立 创建辩证和谐[J]
.东岳论丛,2005,26(5):150-152.
被引量:2
8
吴华眉.
走向女性主义身体哲学[J]
.江海学刊,2012(3):52-57.
被引量:7
9
陈喜庆.
超越二元对立——论“纯”与“不纯”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J]
.文史哲,2007(2):138-142.
10
李志军.
“慧能偈”与“神秀偈”[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59-63.
思想战线
2013年 第S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