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根据患者术中大出血时的病理生理变化,探讨其术中麻醉管理、控制性容量治疗方法及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术中急性大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失血量均占全身血容量的40%以上,全部采用气管插管(术中硬膜外阻滞改全身麻醉4例),术中监测心率(HR)、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尿量、乳酸,大部分患者监测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CVP)、红细胞压积(Hct)。在患者术中大出血未控制前允许性低血压状态时,以静脉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HES)为主;大出血控制后,补充适量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结果 98例患者出血量为1500~8500ml,发生低血压11例(11.2%),严重低血压2例(2.0%),休克4例(4.1%),CVP<4mmH2O者19例(19.4%),SpO2<92%者6例(6.1%)。多数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血钾,PH、HCO-3、BE及K+明显下降(P<0.05)。出血量>3000ml者HB及Hct显著降低(P<0.01),出血量>5000ml者乳酸值明显增高。结论对估计术中可能发生大出血的患者,最好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彻底止血前采取控制性容量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大量出血时需适量补充血液制品,血止后根据失血情况,"需多少,补多少",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出处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6期136-137,共2页
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