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B型利钠肽亦称为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利钠肽家庭成员之一,自1984年心房肽(ANP)的结构被证实后,1988年Sudoh等[1]从猪脑中分离出的一种与ANP结构类似的并能引起临床钠排泄和利尿反应的化合物,故称之为BNP.1990年Sudoh等[2]又在猪脑中发现了利钠肽的第三个家庭成员,称之为C型的利钠肽(CNP).自此,ANP、BNP和CNP三种主要利钠肽逐一得到了鉴定,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BNP及其氨基酸末端前体物质.当心肌细胞感受到容量牵引时,会导致前BNP区(pre-proBMP,134个氨基酸)脉冲式释放,pre-proBNP裂变为108个氨基酸残基的BNP原(proBNP),而proBNP继续裂变为无活性氨基酸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76个氨基酸)和具有生理性作用的BNP(32个氨基酸残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NP/NT-pro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指导治疗、病情评估和近远期预后的判断.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出处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1123-1125,共3页
Practical Journal of Medicine & 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