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形成三角债突出的体制成因与对策管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三角债突出的体制成因一、企业产权界定模糊,清偿债务的主体缺乏动力机制近年来,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以承包经营的方式,确定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的关系,比起原来企业干好干坏统吃国家的大锅饭,无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这种体制并没有改变企业依赖国家、国家包揽企业的格局:一是企业来仍是行政机构的隶属物,生产经营导向必然围绕主管部门下达的重速度、争投资的考核指标转。二是企业负责人由行政部门任命,且任期具有短期化的特征,自然不能完全充当真正的法人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尽责,片面追求急功近利的行为,把缺口的包袱留给下任。三是企业职工仍由劳动人事部门分配,工资补贴由国家统一规定,关停有政府负责重新安排,必然淡化他们与企业共兴衰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 丁贵羚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9-50,共2页 Wuhan Finance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