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战后东南亚华人认同、同化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战后东南亚华人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尽管有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等不同学科的探讨,但是,归根到底研究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即华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剧烈变化,到底在认同和同化的道路上走了多远?今后会如何走下去?
作者
郭梁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92年第2期12-20,共9页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关键词
东南亚华人
华人社会
居住国
华文教育
文化人类学
华人社区
南洋研究所
侨务政策
民族关系
“左”的错误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3
1
黄绮文.
论泰国“华人社区”及其演变[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1(3):42-47.
被引量:3
2
谭天星.
关于华人社会是否实际存在之我见[J]
.八桂侨史,1991(2):11-17.
被引量:1
3
蔡仁龙.
试论印尼华侨、华人的认同转向[J]
.南洋问题研究,1991(3):1-11.
被引量:6
4
周聿峨.
东南亚华文教育重现生机[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1):1-6.
被引量:2
5
谭天星.
华人同化问题:它的理论与实践——周南京教授访谈录[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1):46-49.
被引量:4
6
林金枝.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历史的回顾与展望[J]
.南洋问题研究,1991(1):50-59.
被引量:4
7
林去病.
海外华文教育的新转机及其发展前景[J]
.南洋问题研究,1991(1):60-69.
被引量:1
8
王伟民.
论泰国华人社会实质性存在——与江白潮先生商榷[J]
.东南亚研究,1990(4):45-51.
被引量:2
9
江白潮.
论泰国华侨社会非实际存在[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0(1):25-29.
被引量:5
10
黄昆章.
战后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的演变[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1):1-1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江白潮.
论泰国华侨社会非实际存在[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0(1):25-29.
被引量:5
2
陈碧笙.
华侨问题的实质[J]
.南洋问题研究,1986(4):38-4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5
1
禹点,曾小燕.
我国东南亚华文教育研究量化分析(1973—2021年)[J]
.世界华文教学,2023(1):31-50.
2
衣远,孙志强.
治理自主性、族群结构与东南亚国家华人政策的差异性——基于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比较研究[J]
.东南亚研究,2022(2):129-152.
被引量:1
3
朱安新,张珏,翟学伟.
新华人移民社区何以生成——社会支持体系视角下的东京池袋实地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23(1):90-98.
被引量:1
4
谭天星.
战后东南亚华人文化的保持与族群关系的演进[J]
.世界历史,1992(3):11-21.
被引量:1
5
余振,梁菁.
中国对东南亚华人研究趋向[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1):69-80.
6
林其锬.
论文化认同与华人社会[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1):11-19.
被引量:6
7
黄绮文.
论泰国“华人社区”及其演变[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1(3):42-47.
被引量:3
8
杨安尧.
华工与秘鲁华人社会[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3):47-53.
被引量:4
9
王小民.
印尼的华人同化政策评析[J]
.东南亚研究,2005(5):79-82.
被引量:1
10
程希.
中国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研究动态——以新近出版的专著为例[J]
.东南亚研究,2007(5):64-7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8
1
克罗蒂娜·苏尔梦,林永传(译).
十九世紀印尼泗水地区围绕福建功德词的礼俗之争[J]
.海交史研究,1991(2):79-91.
被引量:3
2
游俊豪.
主体性的离散化:中国新移民作者在新加坡[J]
.长江学术,2009(1):19-25.
被引量:4
3
陈萌红,沈燕清.
在中国传统与荷兰殖民体制之间:19世纪巴达维亚的华人婚姻[J]
.南洋资料译丛,2004(2):66-73.
被引量:1
4
聂德.
“吧国公堂”档案[J]
.历史档案,2000,13(3):129-132.
被引量:5
5
杨世红.
国民党政府1945-1949年侨务工作述评[J]
.民国档案,2000(4):102-108.
被引量:2
6
王爱平.
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孔教的兴起[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29-136.
被引量:8
7
江白潮.
泰国华侨华人现状述略[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5(1):98-108.
被引量:4
8
骆莉.
国族塑造与族群认同——二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华族身份认同变化[J]
.东南亚研究,2010(4):75-80.
被引量:5
9
孟宪军,纪宗安.
战后国民政府对缅遣侨问题初探[J]
.东南亚研究,2010(6):66-71.
被引量:6
10
孟宪军.
国民政府遣返东南亚华侨筹划研究(1943~1948)[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147-15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沈燕清,朱雨茵.
离散批评、“第三空间”理论与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的解读[J]
.八桂侨刊,2024(1):13-21.
被引量:1
2
上官小红.
战后中泰华侨问题交涉与东南亚华人认同转向之肇始[J]
.东南亚研究,2025(3):135-15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钱源初.
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殡葬管理政策研究[J]
.八桂侨刊,2025(2):57-64.
1
邓晓琦.
从华侨华人体育活动看华人的民族认同[J]
.八桂侨刊,2006(4):32-36.
被引量:3
2
潮龙起.
美国华人认同的历史演变[J]
.史学理论研究,2014(2):78-88.
被引量:3
3
陈乔之.
华人认同东南亚社会探究[J]
.东南亚研究,1992(2):35-39.
被引量:1
4
蓝韶昱,陈曦.
越南华人认同论[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1(3):48-51.
被引量:1
5
代帆,张秀三.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J]
.东南亚,2002(1):46-51.
被引量:7
6
杨宏云.
跨国主义视角的当代印尼华人认同新发展——基于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的考察[J]
.八桂侨刊,2015(4):16-22.
被引量:4
7
罗汝材.
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诸因素初探[J]
.南洋问题研究,1989(2):10-16.
被引量:1
8
名家微博声音[J]
.台声,2015,0(1):111-111.
9
范可.
“社会创伤”华人认同华人跨国主义[J]
.读书,2005(1):47-52.
被引量:6
10
夏南林.
澳大利亚举行《第二次大战后东南亚华人认同变化》学术讨论会[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6(Z1):91-91.
南洋问题研究
199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