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及其形式美——在纪念阿炳诞生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二胡演奏艺术已经臻于自觉和成熟,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其历史性标志是:大批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的涌现;大批作品的产生;演奏技术的高度发展;二胡乐器的改良;社会二胡审美风尚的形成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二胡艺术走向世界等。
作者
赵砚臣
出处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4年第2期3-6,共4页
关键词
阿炳
二胡演奏艺术
二胡艺术
一百周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形式美
节奏重音
风曲
刘天华
《二泉映月》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6
1
田青.
阿炳还活着——听山西左权盲人宣传队[J]
.艺术评论,2003(1):37-41.
被引量:4
2
原矢.
关于评价刘天华的两个问题[J]
.音乐研究,1960(3):83-88.
被引量:5
3
刘天华二胡曲京剧因素的识辩[J]
.中国音乐学,1996(2):94-106.
被引量:4
4
钱铁民.
阿炳与道教[J]
.中国音乐学,1994(4):51-63.
被引量:10
5
蓝玉崧.
他体现了传统演奏艺术的精髓——在文化部和全国音协举办的纪念华彦钧(阿炳)诞辰九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4):46-48.
被引量:4
6
李西安.
阿炳与刘天华之比较研究[J]
.中国音乐,1983(4):36-37.
被引量:12
7
赵晓生.
阿炳启示录[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1):1-5.
被引量:8
8
杨瑞庆.
比较研究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曲[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0(2):39-43.
被引量:5
9
刘北茂,育辉.
刘天华后期的音乐活动(上)[J]
.人民音乐(评论),2000(11):17-22.
被引量:3
10
张凌飞.
刘天华和阿炳之比较[J]
.乐器,2005(3):36-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岩.
忽略与误读——以刘天华、阿炳为例[J]
.人民音乐,2011(10):32-3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吴艳辉,宋博媛.
清末日本人教习近森出来治音乐教育活动述评[J]
.人民音乐,2016(8):66-71.
被引量:3
2
徐宁健.
《二泉映月》的成功及相关问题思考[J]
.艺术百家,2016,32(A01):270-275.
3
殷沁.
近代京剧胡琴曲谱出版研究[J]
.音乐探索,2023(1):31-39.
4
魏竹吟.
考析回忆录中的“多样”阿炳[J]
.黄河之声,2023(4):94-97.
1
谢贝妮.
浅谈钢琴演奏中节奏重音和节拍重音的关系及其演奏[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4):27-33.
被引量:3
2
赵砚臣.
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及其形式美[J]
.中国音乐学,1994(3):5-9.
被引量:15
3
章培理.
肖邦《第一叙事曲》的演奏[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3):65-68.
被引量:4
4
张贵华.
简论对歌曲及其演唱的理解[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9-70.
被引量:2
5
朱建.
国外乐讯六则[J]
.钢琴艺术,1999(6):58-59.
6
李海萌.
浅析三弦独奏板头曲《打秋千》的重音及其演奏[J]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23(4):64-66.
7
田菽峰.
谈二胡演奏的情感表达问题[J]
.中国音乐学,2000(S1):94-97.
被引量:1
8
慧眼.
老朋友[J]
.音响世界,2005(10):76-76.
9
李慧明.
始终着眼于歌唱——谈歌词的音乐性[J]
.中国音乐,1982(2):33-36.
被引量:1
10
严修竹.
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节奏重音的分类及应用[J]
.音乐探索,2004(1):89-92.
被引量:1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