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训练师生双边关系的相互影响力
出处
《安徽体育科技》
1995年第4期43-44,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Sports Science
-
1徐剑锋.试论体育教学循序渐进原则[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14(3):100-102. 被引量:3
-
2朱应飞.浅议体育课中学生的“惰性”心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55-57. 被引量:1
-
3任保国,姜德兴.教练员个人影响力的构成与合理使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2,8(1):39-42.
-
4卓荣强.浅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双边关系[J].贵州体育科技,2002(3):55-56.
-
5冀民.跳远运动员焦虑的产生及其与教练员个人影响力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65-66.
-
6陈春燕.青年体育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若干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2,24(5):50-51.
-
7浦一琦,刁海文.发挥教练员非权力性影响力 提高训练质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09(7):26-26.
-
8王水泓.试论体育教师的个人影响力[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6):68-70. 被引量:3
-
9陈环.教练员影响力及其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6,24(1):39-40.
-
10张昌霞.浅析体育学习动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7,23(S2):36-3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