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1995年第3期16-18,共3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同被引文献14
-
1冯敏.打工文学的现状与话语困境——由王十月小说引发的思考[J].南方文坛,2007(4):83-85. 被引量:8
-
2郑小琼.铁·塑料厂[J].人民文学,2007(5):85-91. 被引量:19
-
3李洁非.工农兵创作与文学乌托邦[J].上海文化,2010(3):22-40. 被引量:5
-
4徐刚.文学研究所──文学讲习所[J].新文学史料,2000(4):86-110. 被引量:7
-
5费礼文.我们那一代工人作家[J].档案春秋,2007(4):25-27. 被引量:5
-
6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7聂伟.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8周航.“打工文学”:一种尴尬的文学命名与研究——就“打工文学”研究与杨宏海先生商榷[J].理论界,2008(12):136-137. 被引量:4
-
9杨宏海,李云雷.关于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的对话[J].文艺争鸣,2010(8):70-72. 被引量:11
-
10李杨.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J].文学评论,2010(6):46-53. 被引量:51
-
1周思明.新都市文学的搏动与变奏——以深圳文学为主要考察对象[J].艺术广角,2009(2):28-33.
-
2丁力.经济遮蔽了深圳文学的光芒[J].消费,2012(11).
-
3辜陈君.在放逐中重构精神家园——试论新都市文学的价值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86-87.
-
4宫瑞华.新都市文学:文学现代性的实践与期待[J].学术研究,1998(8):66-69.
-
5张军.深圳文学的精品情结[J].南方论丛,2004,0(4):57-63.
-
6白烨.现实主义文学持续研讨新市民文学引起关注《马桥词典》评论不一[J].南方文坛,1997(2):62-63.
-
7报刊诗歌诗论选目[J].诗选刊,2008,0(Z1):192-192.
-
8廖令鹏.新城市文学的新语言——深圳文学探析[J].南方论丛,2016,0(3):24-30.
-
9于爱成.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谈新城市文学——以深圳文学为例[J].文艺争鸣,2013(10):120-126. 被引量:5
-
10程箐.翩跹于都市的舞者:张欣[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1):76-8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