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余秋雨散文的写作特色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余秋雨先生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颇受读者欢迎,笔者认为,与众不同的写作技巧是其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试析如下.一、文笔厚重史感丰盈余秋雨先生凭借自身渊博的史学和文学功底。
作者
高航
机构地区
山东省社科联 干部
出处
《写作(中)》
1996年第2期10-12,共3页
Writing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
写作技巧
作品
读者
文学功底
性文化
大段
作者
语言
写作特色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2
1
李敏霞.
略谈余秋雨的历史散文创作[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1):17-20.
被引量:3
2
张伯存.
余秋雨董桥合论[J]
.当代文坛,1998(2):14-18.
被引量:10
3
刘俊江.
关于《文化苦旅》的散思浮想[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4):114-116.
被引量:3
4
沈汉达.
秋雨散文的写作艺术[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6):28-34.
被引量:4
5
隋岩.
隆重的生命排场——余秋雨散文呼唤的文化人格[J]
.中国文化研究,1996(3):75-79.
被引量:1
6
张先亮.
试论余秋雨散文的语言艺术[J]
.当代修辞学,1996(2):44-45.
被引量:5
7
韩石山.
散文的热与冷──兼及余秋雨散文的缺失[J]
.当代作家评论,1996(1):60-65.
被引量:7
8
朱国华.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J]
.当代作家评论,1995(2):57-60.
被引量:34
9
田崇雪.
大中华的散文气派:─—余秋雨散文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印象[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3):110-112.
被引量:7
10
刘锡庆.
世纪之交∶对“散文”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
.文学评论,1997(2):23-3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
1
赵桂宁.
余秋雨散文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98-101.
被引量:4
2
刘华.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6):123-12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黄兵.
匠心独具成奇章——余秋雨山水随笔艺术特色浅析[J]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1):33-37.
2
吴穹.
余秋雨散文的理性和感性[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3):120-122.
被引量:1
3
牟青.
浅析余秋雨散文对电视散文创作的意义[J]
.今传媒,2012,20(7):141-142.
被引量:1
4
孟令爱.
在辨析中感知文章节奏——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探析有感[J]
.现代教育,2013(1):70-72.
被引量:1
5
汪淑文.
阅读余秋雨散文带来的绵长回味[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49-50.
被引量:2
6
邓婧.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J]
.青年时代,2015,0(22):6-6.
被引量:1
7
祁生贵.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价值取向[J]
.中国市场,2016(22):273-274.
被引量:1
8
孟璇.
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意蕴与人文精神[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176-178.
被引量:1
9
祁铭.
文化苦旅:中国传统文化的溯源变迁与意蕴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2017,0(4):87-88.
被引量:2
10
王颖琪.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J]
.青年文学家,2019,0(3):55-55.
被引量:2
1
野鹤.
读史感[J]
.黄河之声,2015,0(19):22-22.
2
吕洪灵.
《奥兰多》中的时代精神及双性同体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1):61-65.
被引量:28
3
康健.
《青年经理》[J]
.当代文坛,1985(5):45-46.
被引量:1
4
陈方竞.
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感”——我的一点研究体会[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10-14.
被引量:2
5
陈卓生.
读史感赋[J]
.东坡赤壁诗词,2014(1):36-36.
6
宋涟圭.
孙阳难顾才女诗[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3):10-12.
7
高继海.
拜厄特《占有》的叙事特色[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62-66.
被引量:2
8
王亚平.
读诗读史感悲歌[J]
.诗词月刊,2006(9):119-121.
9
吴功正.
唐诗的“路标”——刘希夷、张若虚的诗歌[J]
.深交所,2007(8):103-106.
被引量:1
10
王育松.
厚重与灵动兼备的诗化文本——试论《尘埃落定》的文体创新[J]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42-44.
写作(中)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