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概念之管见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区体育一词是随着80年代文化热的兴起悄然而至的。但是,社区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而真正引起国人的关注,是它出现在举世瞩目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之后。本文通过回顾日本社区体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分析我国社区体育出现的时代特征,立足于以社区为载体的社会学原则探讨了社区体育的概念。
作者
吕树庭
周在平
车建平
机构地区
广州体育学院
出处
《福建体育科技》
1997年第1期15-17,共3页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社区
社区体育
概念
分类号
G812.4 [文化科学—体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65
参考文献
1
1
吕树庭,韩会君.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对社区体育界限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1996(3):9-1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吴鹏森.
社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社会——与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商榷[J]
.社会学研究,1992(2):12-1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3
1
郝斌,刘安清,甘宏玲.
武汉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81-82.
被引量:12
2
吕树庭,李志强,刘江南,张正碧,韩凤月,韩会君,何冰,周在平,招乐辉,刘一隆,王旭光,张东谨.
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
.体育科学,1997,17(6):16-20.
被引量:89
3
刘芳.
论城市化过程中的社区体育[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17(3):21-23.
被引量:5
4
刘献伟.
菏泽市传统武术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2(1):7-7.
5
韩坤,于可红.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状况[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48-51.
被引量:16
6
黄文仁,刘英杰.
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社区体育整合问题[J]
.体育科学研究,2003,7(4):1-4.
被引量:10
7
韩坤,于可红.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行政管理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4-8.
被引量:16
8
刘其龙.
社会转型期百色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6):101-104.
被引量:2
9
郭春燕.
洛阳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2):87-88.
10
余涛.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多元化发展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1(79):124-1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8
1
张洪潭.
试论社区体育的称谓、特点及功能[J]
.体育与科学,2001,22(2):25-30.
被引量:75
2
商华.
对我国城市一级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思考[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3):30-31.
被引量:7
3
陈志成.
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必然性趋势[J]
.温州大学学报,2001,14(3):70-74.
被引量:20
4
张瑞存.
社区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3):68-69.
被引量:4
5
张发强.
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
.体育科学,1999,19(1):4-7.
被引量:523
6
李建国,沈建华,张建成,虞重干.
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结构“小型化”探索[J]
.体育科学,1999,19(4):17-20.
被引量:45
7
吴世英.
中国社区体育组织文化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2):14-17.
被引量:6
8
吕树庭,李志强,刘江南,张正碧,韩凤月,韩会君,何冰,周在平,招乐辉,刘一隆,王旭光,张东谨.
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
.体育科学,1997,17(6):16-20.
被引量:89
9
王凯珍,任海,王渡,林洁.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体育科学,1997,17(5):6-10.
被引量:329
10
李明华,汪汉菊.
孔德社会结构理论批判[J]
.社会学研究,1986(5):107-1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3
1
李志强,郭兰.
试论社区体育与城市文明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2):10-13.
被引量:25
2
黄丹.
我国单位制的变革与单位体育的发展走向[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3):77-80.
被引量:10
3
汤国杰.
社区体育若干界说辨析及相关问题讨论[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92-94.
被引量:4
4
徐光飞.
流动人口:城市社区体育的难题[J]
.体育与科学,1998,19(3):25-27.
被引量:15
5
唐文兵,崔冬冬,谢恩杰.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研究的文献综述[J]
.消费导刊,2010(3):163-163.
被引量:1
6
谭分全.
浅析长沙市岳麓区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2010,8(2):58-62.
被引量:2
7
王梨.
福州市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94-97.
8
曾庆敏,朱雯.
赣州市章贡区大众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J]
.科技信息,2012(26):297-298.
9
孙澳.
社会动力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发展机制与路径探索[J]
.湖北体育科技,2025,44(2):97-101.
10
周勇.
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有机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
.新课程学习,2015,0(2):189-189.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詹晓燕,朱冀.
体育为农民工服务的思考[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z2):18-20.
2
高燕华,张学研.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健康状况与体育参与[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5):75-77.
3
叶祥财.
休闲视野中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4):48-49.
4
高军.
嘉兴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3):88-89.
被引量:1
5
邓壁娟.
试论新形势下中国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J]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10-13.
被引量:7
6
蔡艺.
体育对推动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5):91-92.
被引量:1
7
孙淑惠.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23-26.
被引量:91
8
韩坤,于可红.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状况[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48-51.
被引量:16
9
张亚辉.
新世纪立体型家庭体育教育模式可行性探讨[J]
.体育文化导刊,2002(4):72-73.
被引量:7
10
沈晓明.
从休闲生活方式谈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36-38.
被引量:3
1
张小锋.
体育教学原则探讨[J]
.科技风,2008(21):112-112.
2
于良.
田径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J]
.田径,2017,0(3):16-17.
3
庄晓栋.
试论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
.林区教学,2001(1):53-54.
4
师伟超.
拓展训练的实践操作原则探讨[J]
.运动,2016(21):149-150.
5
赵雪峰.
初中短跑类特长生体能训练的内容与原则探讨[J]
.运动,2015(3):104-105.
被引量:2
6
逯明智,张晓红.
以整体论原则探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J]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6):85-85.
被引量:1
7
刘勇,周健生.
论校园体育文化价值[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0(5):181-182.
被引量:1
8
徐纪珂.
科学训练视角下“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探讨[J]
.开封大学学报,2011,25(4):94-96.
被引量:2
9
熊晓正.
文化 体育 体育文化[J]
.体育与科学,1987,8(1):19-21.
被引量:10
10
庞俊娣.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选用原则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29):103-104.
被引量:3
福建体育科技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