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词汇空缺的可译性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源语中表达文化异质的词语在译入语中就成为“词汇空缺”。其可译性的基础是各地域文化共同的文化共核、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普遍性、译者和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开放心理、翻译的性质。不可译性与可译性是相对的,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后者转化。词汇空缺有异化和归化两种译法.其用途不一。
作者
秦建栋
机构地区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77-79,共3页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词汇空缺
可译性
不可译性
异化
归化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
1
郭爱先.
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5):43-45.
被引量:70
2
李向东.
空缺现象与空缺研究[J]
.中国俄语教学,2002,21(4):6-10.
被引量:33
3
谢军,周健.
词汇空缺现象与翻译[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98-100.
被引量:16
4
F·R·Palmer. 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5
蔡军.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J]
.巢湖学院学报,2003,5(2):101-104.
被引量:5
6
潘绍中,赫迎红.
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
.中国翻译,2004,25(2):8-13.
被引量:92
引证文献
5
1
盛婧.
浅析汉英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J]
.消费导刊,2010(7):173-173.
2
赵文学,杨敏.
英汉词汇空缺类型及成因的文化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3):80-83.
被引量:11
3
梁玉,李靖.
由Wordnet话词汇空缺[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107-107.
4
盛婧.
简析词汇空缺之类型与影响[J]
.卷宗,2013,3(11):389-389.
5
李旭清.
词汇空缺及其翻译补偿[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0(3):105-10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蒲春红,谈国栋.
用注释来解决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
.文教资料,2006(16):47-48.
被引量:5
2
沈璐.
中文刑事起诉书关键词英译的对等与空缺[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47-50.
3
尚秀叶.
汉英文化语境下颜色词汇的联想意义之异同[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75-77.
被引量:1
4
刘杰.
关于英汉语中空缺词汇的可译性的探讨[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170-171.
5
向银华.
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及其翻译[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117-118.
被引量:2
6
晁雯.
英汉词汇空缺的原因分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2-303.
被引量:1
7
任海燕.
英汉语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
.时代教育,2010(4):152-152.
8
张伟铭.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词汇空缺现象解读[J]
.云南电大学报,2010,12(4):45-48.
被引量:1
9
马强.
从汉英词汇空缺现象透视东西方文化差异[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2):85-85.
10
高英祺,孙亚男,李靖.
英汉词汇空缺的认知理据研究[J]
.民营科技,2012(12):147-147.
1
尹春霞,王志云.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可译性[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125-130.
被引量:6
2
刘妍,卢晓富,张亚利.
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英语翻译中的形象转换[J]
.管理观察,2009(28):152-152.
3
文珊,杨寿康.
论翻译的文化差异及补偿[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8(3):107-109.
被引量:4
4
苏燕,张君.
文化共核与翻译思考[J]
.科技资讯,2007,5(11):170-171.
被引量:1
5
张筝.
习语中文化意象的翻译[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7(4):73-76.
被引量:2
6
刘小玲.
透过汉英翻译管窥中西文化异质[J]
.成功,2009(11):281-282.
被引量:1
7
游浩云,谢旭升.
文化异质:归化和异化的参照点[J]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40-143.
8
段峰.
第三类翻译与第三种文化——文学翻译与文化异质的传送[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6):84-87.
被引量:6
9
范金艳,刘先清.
隐喻:英语词汇习得者的认知工具[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151-153.
被引量:2
10
谢孝兰.
从汉语习语的英译谈文化异质的传递[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2(6):35-36.
被引量:1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