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铜是铸币重要原料,在制造器物上耗量也很大,全国缺铜,故屡颁铜禁。纸币的创用,金朝人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后来物资匮乏,军费开支增大,一旦滥印失驭,便不可收拾,官府曾铸每铤五十两(值铜钱一百贯)令其在市面流通,由于私铸伪造者将假银币混入市场,致使已发行的"承安宝货"废止。除政治因素外,缺铜亦可谓重要原因。有关铜禁政令如:正隆二年(1157年)冬十月,初禁铜越外界,悬罪赏格。征集民间铜器,陕西(鄜郎延路治所延安府)、南京(南京路治所开封府)者输京兆(府治今西安市),他路悉输中都(中都路治所今北京市)。大定八年(1168年),关于民有犯铜禁者,世宗说:"销钱作铜,然民间犹有铸镜者,非销钱而何?"于是颁布了销钱作铜和有关铸镜的政令,十一年二月,"禁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值之半。惟神佛像、钟、磐、钹、钴、腰束带,鱼袋之属,则存之。"泰和四年(1204年),甚至宰臣想出办法:铜冶听民煎炼,由官家收买,不及十人的寺观,不许蓄法器,民间铜器限两月送官给价,隐藏者以私法坐,官吏以知而不纠坐其官。明昌二年,为防止销钱铸器,令减卖镜价。官营作坊生产的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