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44
-
1彭玉婷,周红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襄阳市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研究[J].运动精品,2019,0(12):41-42.
-
2刘新兰,林生华.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展望21世纪学校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4):18-22. 被引量:29
-
3王衍榛.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7(14):119-120. 被引量:1
-
4黎晋添,邓星华.论体育运动的人民性[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3):13-18. 被引量:1
-
5蔡宝忠,周庆平,甘荔橘.科学体育与我国学校体育的未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17(4):65-68.
-
6刘晓薇,王涛.对我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1):50-53.
-
7邓星华,杨文轩.“健康第一”的理论依据与学校体育的新使命[J].体育学刊,2002,9(1):12-14. 被引量:84
-
8张华新.面向市场经济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应答[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1):69-71. 被引量:3
-
9赖炳森.新《纲要》下的高校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J].体育学刊,2005,12(3):89-91. 被引量:26
-
10刘重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阶段的走势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5):92-94.
-
1周斌.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分析[J].民营科技,2009(10):87-87.
-
2徐红琴,吴泽生.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3):81-81. 被引量:2
-
3张金超.简析高校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新型教学观”的培养[J].运动,2013(18):63-64.
-
4唐光旭,王建民,盛建国,张永贵,丁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2):80-81. 被引量:8
-
5陈培基.浅谈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J].体育师友,1991,14(3):42-43.
-
6苏文革,李保安,李涛.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117-119. 被引量:8
-
7李富刚,夏书宇.体育观念始于中小学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4):90-91.
-
8王金萍.体育教师性格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J].成才之路,2012(16):1-1.
-
9王闯,陶于,周业亮.对中小学体育比赛的反思与重构[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7):233-234. 被引量:1
-
10裘晓兰.日本的全国体力测试[J].上海教育,2013(17):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