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现状与使用及开发思考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则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大省,但目前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尚存在伪民俗、定位不当等影响民俗旅游资源使用及开发的因素,制约民俗旅游的发展,本文将从定位、政府管理、人才培养等角度来思考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使用及开发。
作者
黎红米
机构地区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商情》
2008年第1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广西民俗旅游
旅游资源现状
存在问题
开发策略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李晓明.
广西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启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桂系"特种部族教育"[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1):63-6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梁彩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西“特种部族教育”述论[J]
.广西社会科学,1996(2):49-6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
1
黄祐.
新桂系在广西推行的教育新政探析[J]
.教育评论,2010(1):146-148.
被引量:3
2
邹晓春.
广西民族地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1(8):54-56.
被引量:1
3
李天雪.
义务教育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构建——基于民国时期广西“特种部族教育”的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6):108-111.
被引量:3
4
霍玉文,刘雅婷,米月匣.
民族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SWOT分析及推进策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7):21-2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黄国星.
以广西为例探讨区域民俗旅游现状与开发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11(18):69-70.
被引量:2
2
张国军,李慧.
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的营销思考[J]
.市场营销导刊,2008,0(6):50-54.
被引量:3
3
廖国一.
东兴京族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327-331.
被引量:27
4
陆军.
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以桂林阳朔“锦绣漓江·刘三姐歌圩”为例[J]
.旅游学刊,2006,21(3):37-43.
被引量:75
5
王晓军,罗显克.
广西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4):106-109.
被引量:4
6
张秀隆.来宾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名城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7
谢琼,陈炜.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探究——以壮族蚂拐节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5):107-111.
被引量:10
8
覃录辉.
广西忻城土司文化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意义[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18-26.
被引量:7
9
王春梅.
山水实景演出的旅游市场营销启示——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
.文史博览(理论),2008(1):70-71.
被引量:6
10
李道和,郭锦墉,熊园春.
旅游产品品牌营销策略[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6-2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韦铀,王跃.
忻城土司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J]
.人文之友,2019,0(15):53-54.
2
张瑞梅,林代松.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旅游营销策略的思考[J]
.东南亚纵横,2010(6):115-119.
被引量:8
3
罗桂全,李芳云.
浅谈广西来宾壮族风情园建设的优势与发展[J]
.魅力中国,2012(35):13-1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阮月华,尹嫚娜,黄毅,韦宝毅,陆桂生.
乐业县旅游资源开发媒体宣传策略探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3):76-79.
2
滕腾,李湮.
东兴跨国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2011(6):144-146.
3
黄荣娟,韦福巍.
基于4Cs营销理论的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营销策略分析[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4):89-92.
4
潘善环,谌世龙.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述评[J]
.柳州师专学报,2014,29(4):48-53.
被引量:2
5
黄勤,蓝长龙.
回顾与反思:中国京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述评[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6):8-13.
6
何芳东.
一带一路倡议视阈下京族海洋文化建设研究[J]
.桂海论丛,2018,34(6):111-115.
7
关月婵.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路径研究--以广西京族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样本[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68-75.
被引量:12
8
刘付勤.
北部湾京族文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分析[J]
.西部皮革,2020,42(15):31-32.
1
尚铭超.
广西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开发思考[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3):269-270.
2
郭立新.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2):96-98.
被引量:5
3
付夕予.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4(27):160-161.
4
李士坤,陈菁.
诗意壮族[J]
.当代广西,2004(24):59-60.
5
陈乔,张志宏.
浅谈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1):82-84.
被引量:1
6
王锋.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5S):51-53.
被引量:7
7
邓发旺,徐爱燕.
西藏旅游产品开发思考[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28-30.
被引量:5
8
侯宣杰,梁兰.
论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1):16-19.
被引量:9
9
黄伟生.
21世纪的桂越旅游合作:现状与展望[J]
.东南亚纵横,2004(4):7-12.
被引量:5
10
杨妮,李小明.
陕西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策略分析——《陕西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项目调研报告[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94-96.
商情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