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逝》的文体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运用文体学基本理论,从叙述角度,词汇,句法,修辞四个层面对《伤逝》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揭示了《伤逝》叙述角度的独特,词汇句法的丰富多彩,修辞的多样,展现了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与魅力。
作者
马庆凯
机构地区
浙江农林大学
出处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7期40-41,共2页
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叙事角度
句法偏离
修辞
分类号
G728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祝欣,李迎春.
抵达意义的探寻——近十年《伤逝》研究综述[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6):103-105.
被引量:8
2
蓝卡佳.
凄婉的魅力——《伤逝》语言的抒情特色[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4(2):32-34.
被引量:1
3
吴显友.
前景化与文体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89-91.
被引量:29
4
程玖.
略论《伤逝》的叙事艺术及其文体特征[J]
.绥化师专学报,2001,21(4):53-5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贾振勇,佘小杰,王素霞.
经典原释:共同话题,不同声音——三博士重读鲁迅小说《伤逝》[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6):14-19.
被引量:5
2
张德禄.
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1):44-50.
被引量:122
3
赵敬立.
唱歌一般的哭声,给旧我送葬──《伤逝》新解[J]
.鲁迅研究月刊,1996(11):16-24.
被引量:10
4
张忆.
情无尽,长歌音不绝──《伤逝》语言的音乐特质[J]
.鲁迅研究月刊,1996(5):25-28.
被引量:8
5
李之鼎.
《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化语[J]
.鲁迅研究月刊,1996(5):29-33.
被引量:22
6
刘起林,易瑛.
《伤逝》主题内核: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求[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4):106-109.
被引量:11
7
冯金红.
忏悔的“迷宫”──对《伤逝》中涓生形象的分析[J]
.鲁迅研究月刊,1994(5):21-25.
被引量:21
8
王文彬.
两难选择 两难都选择──《伤逝》心理内涵诠释[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9(5):46-53.
被引量:1
9
王兆胜.
伤惋与漂移─—从家庭文化角度解读《伤逝》和《围城》[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4):86-90.
被引量:7
10
郭海军.
生动而有效的艺术传达─—《狂人日记》与《伤逝》的叙事模式比较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1):21-2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5
1
侯秀英.
“变异”与“前景化”的艺术渊源[J]
.中国电力教育,2007(z1):23-25.
2
王晓巍,许雪霞.
小议西方文体学的历史与发展[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51-53.
被引量:1
3
张帆.
从前景化角度谈小说《空中骑士》的悬念[J]
.新东方,2008(3):59-61.
4
张哲,耿殿磊.
“偏离”、“突出”和“前景化”辨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2):55-57.
被引量:3
5
谭进荣.
当“人必生活着”成为可能之后——鲁迅、北村同名小说《伤逝》主题的一个侧面比较[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10-13.
6
李国华.
腹语者的诗学:论鲁迅《伤逝》[J]
.现代中文学刊,2011(3):41-48.
被引量:4
7
裴岩.
应用前景化理论分析英语诗歌[J]
.文学界(理论版),2011(4):189-189.
8
谢志辉.
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表达的翻译[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90-192.
被引量:7
9
孙敦夫.
前景化与“体”范畴——日语完整体标志“ta”的前景化功能[J]
.外语研究,2011,28(6):41-45.
被引量:2
10
刘波,赵硕,柳娟.
多维解读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烧马棚》中的父子关系[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61-67.
被引量:1
1
教师该怎样读书[J]
.宁夏教育,2011(5):79-79.
2
马睿.
叙事角度与中国古诗英译的文化意义亏损[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19(4):49-51.
3
杨红英.
英语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J]
.科技资讯,2009,7(29):236-237.
被引量:3
4
屈春花.
课堂有效教学点滴谈[J]
.考试(教研版),2011(5):91-91.
5
张芳芳.
浅析中职应用文的文体特征及教学[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4):130-130.
6
黄建龄.
从广播英语文体理论谈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提高[J]
.知识经济,2009(2):171-172.
7
张洵,何婉.
古代汉语中的定语后置辨[J]
.内蒙古电大学刊,1992(3):35-36.
8
张兰.
“詹姆斯方式”叙事手法——经久不衰的艺术——浅析《赝品》之叙事手法[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8(3):37-40.
9
敖平.
藏族学生学英语的必要性和优势[J]
.亚太教育,2016,0(26):199-199.
10
杜春海.
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2,10(2):33-3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