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钟摆现象对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初探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不断冲突、校正、互为制衡的"教育的钟摆"现象。高校教师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探讨钟摆现象对高校教师自我教学水平认知的影响,为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
袁书杰
机构地区
黄山学院
出处
《中国教师》
2010年第S1期23-23,共1页
Teacher’s Journal
基金
黄山学院教研重点项目(2008hsujyz005),黄山学院科研启动项目(2007xskq032)
关键词
高校
钟摆现象
教学效能感
影响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汪旭晖.
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理论解析与应用[J]
.辽宁教育研究,2008(11):74-76.
被引量:7
2
许晓川.
儒家文化传统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J]
.晋阳学刊,2003(4):36-38.
被引量:9
3
吴刚平.
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2):12-18.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张艳霞.
不同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特点的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6):98-100.
被引量:25
2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
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5,27(2):159-166.
被引量:420
3
吴岩.
大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J]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2):88-91.
被引量:14
4
花蓉.
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综述[J]
.江西教育科研,2006(7):14-16.
被引量:14
5
马雪玉.
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的调查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4-28.
被引量:8
6
袁玲.
论大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49-52.
被引量:5
7
Bandura, A. Self - 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J ].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2, (2), 122- 147.
8
Hoy, W., Wolfolk, A. 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organizational health of school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93, (4), 355 - 372.
9
洪振涛.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及缓解途径[J]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6):144-145.
被引量:8
10
高岩.
论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构建[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78-8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9
1
孙磊.
论《师说》的“师道观”——兼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3):66-67.
被引量:5
2
潘为烈.
用传统智慧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创新[J]
.铜陵学院学报,2002,4(4):75-77.
3
张万波,安荣.
论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员因素[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1(8):24-27.
被引量:1
4
唐智彬,邹立君.
论文化差异对行动导向教学方式的影响[J]
.职教论坛,2006,22(03X):18-20.
被引量:2
5
王晓微.
从校本课程开发看公安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6):115-118.
被引量:1
6
周加仙.
脑科学与教育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4):52-56.
被引量:3
7
陈新文.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文化理解[J]
.教育与职业,2007(33):22-24.
被引量:2
8
吴支奎.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重建[J]
.江苏教育研究,2008(3):20-23.
被引量:5
9
吴支奎.
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
.教育科学,2009,25(2):30-33.
被引量:13
10
朱元祥.
互动双赢:学校文化建设与习惯教育的应有之义[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2):36-39.
1
白艳霞.
浅谈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4):38-39.
被引量:1
2
丁自于.
阅读教学中“钟摆现象”的探析[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11):78-78.
3
庞冬梅.
“钟摆现象”:顾此失彼的尴尬——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若干行为的反思[J]
.陕西教育(教学),2014,0(11):27-27.
4
李国强,宋乃庆.
数学教育联系生活现实钟摆现象与省思[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1):19-21.
5
王红梅.
语文课堂看“三效”[J]
.新课程(小学),2012(8):109-109.
6
罗红霞.
变“教课文”为“教课程”[J]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2(2):3-4.
7
尹汶,晓峰.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继承与创新例谈[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12):4-5.
8
金豆.
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钟摆现象”分析[J]
.中华少年,2017,0(5):175-176.
被引量:1
9
傅登顺.
教学背景分析与对策研究[J]
.小学语文教学,2008(9):4-6.
10
刘茂亮.
警惕品德课教学中的“钟摆现象”——由“学生现场采访活动”的失败说起[J]
.江苏教育,2005(08B):14-15.
中国教师
2010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