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新时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面对世纪之交,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教育的模式,国内各高等院校也都在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中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体育教学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为构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懈的努力。
作者
林萌
机构地区
毕节学院体育系球类教研室
出处
《贵州农机化》
2010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模式
构建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汪映川,郑国祥.
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3):74-75.
被引量:6
2
郑春梅,高虹.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253-255.
被引量:6
3
姬上兵.
关于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内容的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5):74-76.
被引量:8
4
毛振明.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8.
被引量:205
5
符传嘉.
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
.体育学刊,2000,7(4):41-4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王一凌.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2):118-119.
被引量:3
2
吴键.
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关系问题的探讨[J]
.体育教学,1999,19(2):8-9.
被引量:6
3
姚 蕾.
对我国体育课程两种形态和两维结构的初步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2,23(1):73-75.
被引量:22
4
刘桂霞,王志琴.
改革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校体育教学“双重角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114-116.
被引量:7
5
冯建农.
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与“互动”[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0(1):44-45.
被引量:14
6
赵立.
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532-534.
被引量:61
7
毛振明.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8.
被引量:205
8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京),1999,6.1-1.
9
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0
王则删.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94.
共引文献
225
1
李元大.
快乐体育教育思想解读与实践行动[J]
.学园,2020(12):30-32.
2
韩凤月,宋宗佩,王菁.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应用中的价值、困境和展望[J]
.体育师友,2023,46(1):16-20.
被引量:1
3
刘河杉.
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保障策略[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4):185-187.
4
张航.
基于文化传承的体育教学实践[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3):55-57.
5
王美月.
高校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10):87-88.
6
阿英嘎,高仁煌.
弹性学制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3):5-7.
被引量:9
7
高升,程其练,张彦峰.
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审视[J]
.中国教师,2008(S1):59-60.
8
袁玉峰.
双分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普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2009,28(1):138-140.
被引量:3
9
金平.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建构与运用分析[J]
.文教资料,2006(19):24-25.
10
范明炎.
学校主体性体育教学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07(5):100-100.
1
郭俊梅.
以我校为例谈体育教学改革[J]
.内蒙古教育(C),2012(1):57-58.
2
王玉佩,肖佳.
论学校体育与21世纪人才培养[J]
.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2):13-13.
3
戴志燕.
对构建高校终身体育模式的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1,17(1):49-50.
被引量:1
4
刘宏辉.
试论高校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模式[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3(1):19-20.
5
李可兴,黄晓丽,陈英军.
高校体育文化在21世纪社会发展中的价值[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149-150.
被引量:3
6
洪国武.
面向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2):32-35.
被引量:11
7
张大月.
浅谈让体育成为学生终身收益的基础[J]
.大观周刊,2011(52):210-210.
8
张翔.
高校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7(9):42-42.
9
田雷.
“后奥运”时代构建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137-140.
被引量:2
10
宋华德.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生存教育[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7):188-188.
被引量:2
贵州农机化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