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微观的角度对自然水体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形貌结构及微生物种群特征进行研究。以载玻片为生长载体,在不同流速的水体中培养生物膜,应用高真空模式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貌结构及膜上微生物种群特征,呈现了清晰的膜通道和孔隙结构,分析了不同流速的水体中生长的生物膜其内在结构的差异以及微生物种群的差别。研究表明,较低流速水体培养的生物膜,结构松散复杂,成膜速度较快,膜体粘附力较弱,微生物种群复杂多样,硅藻为膜上优势种群,绿藻次之;较高流速的水体不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附着,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形成较为密实的生物膜,膜体粘附力较强。相比之下,在室内采用人工水体培养,由于缺乏自然光照和营养,使得生物膜发育较慢,膜上微生物种群相对单一,藻类数量较少。
从微观的角度对自然水体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形貌结构及微生物种群特征进行研究。以载玻片为生长载体,在不同流速的水体中培养生物膜,应用高真空模式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貌结构及膜上微生物种群特征,呈现了清晰的膜通道和孔隙结构,分析了不同流速的水体中生长的生物膜其内在结构的差异以及微生物种群的差别。研究表明,较低流速水体培养的生物膜,结构松散复杂,成膜速度较快,膜体粘附力较弱,微生物种群复杂多样,硅藻为膜上优势种群,绿藻次之;较高流速的水体不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附着,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形成较为密实的生物膜,膜体粘附力较强。相比之下,在室内采用人工水体培养,由于缺乏自然光照和营养,使得生物膜发育较慢,膜上微生物种群相对单一,藻类数量较少。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37-241,共5页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9071
5103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