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专用标识改良设计初探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根据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队建设任务的需要,我们开展了以专业化、规范化、流程化为特点的救治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所使用的伤票和分类牌等标识均是上级根据医院野战卫勤保障需求下发的通用标识,较难满足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专业需求。因此,结合专业救援实际,我们在原有标识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和功能进行了改进和拓展,较好地满足了救援工作的需求。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
王洪涛
常莹辉
张雷
曾祥文
李小玲
机构地区
解放军
出处
《人民军医》
2012年第S1期6-7,共2页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
关键词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
专业伤票
伤标
分类号
R8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陈肖华,聂岁峰.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J]
.军事医学,2011,35(3):161-164.
被引量:24
2
万任华,林亚忠,林村河,王苓,郝刚.
一种医疗后送的信息编码方案[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35-137.
被引量:4
3
连平,宁义,陈伯华,栾颖,刘松君.
伤票的历史变革与发展趋势[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0):753-755.
被引量:20
4
潘自强.
核能发展与事故应急[J]
.辐射防护,2007,27(1):1-5.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郭琪,万任华,黄邱朝,魏培德,王继伟,陈新,林村河,燕海军,龚红伟.
电子伤票系统的研发与使用[J]
.东南国防医药,2005,7(4):301-303.
被引量:10
2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电离辐射源与效应[A]..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呈交联合国大会的2000年报告书(中译本)[C].山西科学出版社,2002..
3
Dorothy E.Denning(著),吴汉平(译).信息战与信息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
陈伯华 龚国川.美军前沿伤员医疗救护信息系统[J].后勤科技装备,2002,(5).
5
The Chernobyl Forum.2003~2005,Second revised Version,Chernobyl's Legacy:health,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Governments of Belarus,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Ukraine.IAEA,2006
6
Λ.A.NΛbH PeaΛииМиΦЫ ЧерноБьIλЯ,MockBa.ALARA Limited.1996
7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电离辐射源与效应.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96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报告和科学附件.冷瑞平,唐文乔,修炳林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8
IAEA.Development of an extended framework for emergency response Criteria.IAEA-TECDOC-1432
9
NCRP.Key Elements of Preparing Emergency Responders for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Terrorism.Commentary No.19.2005
10
张树华.伤员流及医疗后送信息管理,战时卫生勤务学[J].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2003:46-47.
共引文献
72
1
李秀芹,董学林,杨会锁,石德光.
“三防”医学救援队应对核化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探讨[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3(2):94-96.
被引量:6
2
胡小冬,齐学帆,邸倩,刘景利,王昭英.
基于2019版新战伤救治规则的卫生排战场救护文书(伤票)探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9):681-683.
被引量:5
3
张雷,曾祥文,李小玲,王洪涛,常莹辉.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保障能力短期形成的实践与体会[J]
.人民军医,2012,55(S1):1-2.
4
曾祥文,李小玲,王洪涛,常莹辉,张雷.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二级救治专用洗消检测中心建设的体会[J]
.人民军医,2012,55(S1):3-4.
5
李小玲,王洪涛,常莹辉,张雷,曾祥文.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准备的探讨[J]
.人民军医,2012,55(S1):5-6.
被引量:4
6
贾晓筠,石建华,赵小爱,郑丽仙.
太原市放射医学应急资源现状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2007,16(4):409-410.
被引量:2
7
连平,张革军,栾颖,吕丰训,刘松君.
电子伤票系统核心技术选择与应用改进[J]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7):64-65.
被引量:10
8
陈晓秋,李冰,林权益.
对AP1000核电厂简化应急计划的探讨[J]
.辐射防护,2008,28(4):244-249.
被引量:5
9
连平,张革军,季玉峰,刘松君,吕丰训,栾颖.
电子伤票系统勤务作业时效性检测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8):4-5.
被引量:5
10
连平,宁义,张革军,栾颖,刘松君,吕丰洲,陈伯华.
电子伤票系统研究[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7):668-670.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20
1
陈琳,贺祯.
浅析发展“电子伤票”的必要性及优越性[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17-117.
被引量:7
2
杨树良,姜成华,王九生.
野战医疗卡设想[J]
.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45-46.
被引量:16
3
连平,宁义,陈伯华,栾颖,刘松君.
伤票的历史变革与发展趋势[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0):753-755.
被引量:20
4
郭琪,曹文献,吴志成.
电子伤票研制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2007,9(5):398-400.
被引量:13
5
徐雷,贺祯,张寓景.
伤票发展情况概述[J]
.人民军医,2008,51(2):63-64.
被引量:6
6
连平,张革军,季玉峰,刘松君,吕丰训,栾颖.
电子伤票系统勤务作业时效性检测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8):4-5.
被引量:5
7
王芳,沈岳,姚元章,黄显凯.
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早期军用伤标的应用[J]
.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410-410.
被引量:7
8
陈千,马玉琴,邓月仙.
基于新战伤救治规则的战时医疗文书应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62-463.
被引量:13
9
黄昊,程晓斌,颜耀华.
二维条码伤票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11,6(4):40-42.
被引量:2
10
刘冰,宋玉玲,邓祥征.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Zhouqu Debris Flow[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3(5):1081-108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王璐瑶,商艳霞,郭维博,颜芳,陈明霞,王江南,俞洋.
伤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应用[J]
.人民军医,2021,64(12):1187-1190.
被引量:5
2
李栋栋,于鑫,付强,李亚玄.
军队伤标伤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43):85-8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窦建洪,孙嘉增.
日本灾害卫生应急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骨干赴日考察报告[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3):236-243.
被引量:6
2
于忠英,田素科,郁毅刚,李金雨,许硕贵,孟莹,谢芬,莫群.
军民融合型基地医院批量伤员急救演练的组织实施与反思[J]
.东南国防医药,2022,24(2):212-215.
被引量:1
3
陈蓓婧,谢菲,胡光云,舒勤.
医疗文书记录在美军“延续现场救护”中的实践及对我军的启示[J]
.联勤军事医学,2023,37(2):154-158.
被引量:1
4
罗桃姣,卢慧芳,徐小伟,王瑶,戴晓婧.
军人保障标识牌在野战医疗所分类后送工作中的应用[J]
.联勤军事医学,2024,38(3):246-249.
5
梁东,杨旭,向珍君,于海玲,张书芸.
灾害事故现场批量伤员检伤分类方式研究进展[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4,10(2):124-127.
6
范杰梅,江方正,丁岚,程思,丁威威,李百强,李维勤.
我国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信息采集现状调查及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24,26(9):704-709.
被引量:1
7
徐俪文,刘春艳,吕津津,曲彦亮.
俄乌冲突背景下纸质伤票的优劣势及改良[J]
.海军医学杂志,2024,45(11):1213-1216.
1
苏继栓,杜宁,罗卫东.
放射病中心的管理模式[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6,3(1):27-28.
2
李新利,孙华强,李清果,边存文,刘鲁平.
某部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的几点思考[J]
.海军医学杂志,2013,34(3):174-175.
被引量:5
3
雷呈祥,陈伯华.
海军医学研究系列讲座(18) 日本核事故应急医学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2010,53(6):407-408.
4
李冬盎.
重视急救输血,提高核事故应急救治能力[J]
.海军医学杂志,2002,23(2):109-109.
被引量:1
5
李小玲,王洪涛,常莹辉,张雷,曾祥文.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准备的探讨[J]
.人民军医,2012,55(S1):5-6.
被引量:4
6
贾锐,曾祥文,张雷,李小玲,王洪涛.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中军地联动机制的探讨[J]
.人民军医,2012,55(5):387-388.
被引量:3
7
张雷,曾祥文,李小玲,王洪涛,常莹辉.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保障能力短期形成的实践与体会[J]
.人民军医,2012,55(S1):1-2.
8
刘书锋,马得勋,许加文,殷爱民,王利,刘承军.
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伤员快速分类处置流程优化设计[J]
.海军医学杂志,2017,38(1):1-4.
被引量:17
9
王鹤飞,杨阳.
远程医学在野战医疗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08,21(12):2166-2169.
被引量:3
10
毛秉智.
急性放射损伤病人的早期医学处理[J]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1):1441-1443.
被引量:1
人民军医
2012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