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孟仁学与民族精神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孔孟仁学与民族精神梁宗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复杂的思想渊源,儒家思想学说在其中所起的正是一种精神支柱作用。对儒学负面消极性的批判并不能否定其正面的积极意义,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屡打而不倒的真正原因恐怕就在于此。既要弘扬民族精神,也就不能...
作者
梁宗华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22-27,共6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孟子
孔子
民族精神
仁学
孔孟
伦理道德
性善论
统治者
理想人格
儒家思想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1
周立升,蔡德贵.
齐鲁文化考辨[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14.
被引量:11
2
尹柱角.
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文化心理学[J]
.求索,2005(9):118-120.
被引量:2
3
刘凤鸣.
齐文化对胶东莱文化的影响与提升[J]
.管子学刊,2005(4):50-53.
被引量:1
4
钟远波.
公共艺术的概念形成与历史沿革[J]
.艺术评论,2009(7):63-66.
被引量:14
5
吴涧鑫,沈楚红.
山东文化分区研究[J]
.黑河学刊,2013(3):55-56.
被引量:4
6
林荣芳.
浅析齐文化与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36-40.
被引量:3
7
党波涛,李骏.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20(1):50-51.
被引量:5
8
张华.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路径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2):9-11.
被引量:6
9
邱可新,王铁军.
新时代公共艺术表达的地域文化特征[J]
.文艺争鸣,2020(5):182-186.
被引量:20
10
李山岗,刘小旦.
“三位一体”传统文化美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晋中学院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8):40-4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卜颖辉.
文化生态观融入环境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策略[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3(1):60-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晓燕.
试论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0):188-190.
1
冯兵.
孔孟仁学的比较分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72-74.
2
万光军.
孔孟仁学比较:仁者爱人与恻隐之心仁也[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81-86.
被引量:5
3
耿彦新.
论孔孟仁学中的民生思想[J]
.作家,2011(16):140-141.
4
陈艳,黄飞.
论顾准的个人主义思想[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6-19.
5
肖安平.
中庸思想合理因素刍议[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5):457-460.
被引量:2
6
方浩范,束景南.
丁若镛实学中“仁”学思想体系的建构--孔孟仁学思想体系的复归与继承[J]
.孔子研究,2008(1):23-31.
被引量:3
7
李霞.
程朱对孔孟仁学的改造与发展[J]
.孔子研究,2001(6):75-84.
被引量:3
8
董馨.
论审美价值的支柱作用与终极地位[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4(3):32-36.
9
钱耕森,沈素珍.
孔孟“仁者爱人”说与生态文明[J]
.齐鲁学刊,2016(2):5-9.
被引量:1
10
刘玉明.
民本思想探源与评议[J]
.孔子研究,2006(1):83-90.
被引量:9
齐鲁学刊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