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心理学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心理学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丁道群一在阐述心理学的科学观之前,有必要对科学的产生和科学观的形成作一简要回顾。古希腊哲学一直奉行实体还原论或理智主义的传统,这种实体还原论的哲学追求用单一的“实体”、“本原”、“一般”来说明整个宇宙,认为只要把握了宇宙...
作者
丁道群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3-77,共5页
Seeker
关键词
科学心理学
科学观
唯科学主义
方法论
自然科
人文取向
心理学研究
实证科学
人本心理学
心理学史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1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41
1
谢原.
浅析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72-74.
被引量:2
2
姚介厚.
“后现代”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化[J]
.国外社会科学,2001(5):10-17.
被引量:18
3
叶浩生.
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
.心理学探新,2000,20(2):3-7.
被引量:18
4
方明.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及其思考[J]
.心理学探新,2000,20(2):8-11.
被引量:5
5
燕国材.
关于理论心理学的几个问题[J]
.心理学探新,2000,20(3):3-7.
被引量:9
6
李小平.
决定论的终结和心理学的走向[J]
.心理学探新,2000,20(3):8-11.
被引量:6
7
郭斯萍.
中国化:我国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J]
.心理学探新,2000,20(4):12-16.
被引量:10
8
邵迎生.
对现代心理学中文化冲突的后现代思考[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4):164-169.
被引量:8
9
葛鲁嘉,陈若莉.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5):79-87.
被引量:61
10
郭永玉,陶宏斌.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方法论之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6):153-157.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4
1
谢原.
浅析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反叛[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72-74.
被引量:2
2
方明.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及其思考[J]
.心理学探新,2000,20(2):8-11.
被引量:5
3
胡中锋.
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59-64.
被引量:8
4
常丽.
论西方心理学的两种价值取向[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177-179.
5
陈英敏.
走向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一种心理学的发展观[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03-107.
被引量:1
6
陈丹丹.
防灾应急教育应从小抓起[J]
.安全与健康,2006(08S):45-45.
7
刘春蕾.
人性的观点及当代心理学研究者的使命[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0-104.
被引量:3
8
洪冬美.
后现代视野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1):56-58.
9
徐伟庆,贾林祥.
论西方心理学分裂的必然性与其整合的可能性[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6(1):63-66.
被引量:1
10
徐凯,张博.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历程[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30-32.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雷玉琼,许康.
科学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哲学反思[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S2):137-138.
被引量:1
2
李文静,阎小红.
试论心理学的两种文化取向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3,9(4):57-59.
被引量:1
3
周春美.
反思实证主义方法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J]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11-14.
4
马晓晴.
试论传统主流心理学机械论倾向的弊端[J]
.天中学刊,2005,20(1):134-138.
被引量:2
5
叶美芳,牛文君.
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439-443.
被引量:1
6
赵赛波.
企业竞争力结构及其对策[J]
.中国市场,2006(1):106-107.
7
刘新学.
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134-136.
被引量:5
8
陈京军,陈功.
科学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论问题[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6):40-42.
9
司群英.
范式视域下对我国德育心理学研究的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2):58-61.
被引量:1
10
钟年.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J]
.心理学报,2008,40(6):748-756.
被引量:12
1
伍麟.
西方心理学中的两种人文取向——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的辨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50-54.
被引量:2
2
葛怡爽.
“未知生,焉知死”再探——孔子鬼神观中的人文取向[J]
.青年与社会,2014,0(7):345-346.
3
厉爱民.
营造人文取向的校园文化[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8):8-10.
被引量:3
4
任智.
新康德主义对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影响[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1):21-23.
被引量:2
5
王雅琼.
现象学哲学与现象学心理学关系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42-45.
6
徐传来.
现象学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的比较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24-27.
被引量:1
7
韩延伦.
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人文取向及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2005(2):83-86.
被引量:12
8
王智勇.
非一般视角:残奥会报道的人文取向[J]
.视听界,2008(6):98-99.
9
舒远招,肖向东.
马克思对黑格尔时间观的发展[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3):1-3.
被引量:1
10
彭艳飞,王建平.
当代青年实现现代人格转换的人文价值[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7-18.
求索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