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仁”和“礼”的紧张─—论孔子的人道原则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仁”和“礼”的紧张─—论孔子的人道原则陈卫平在关于孔子思想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将孔子之“仁”褒扬为与近代人道主义相差无己;“五四”以来的文化激进主义将孔子之“仁”抨击为反人道的吃人礼教.这两种观点虽...
作者
陈卫平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6年第2期28-31,共4页
Academics
关键词
人道原则
孔子仁学
爱有差等
人道主义
“礼”
正统儒学
自然原则
为仁之本
克己复礼为仁
自然物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0
1
朱国华.
子贡与孔子[J]
.孔子研究,2000(3):119-122.
被引量:5
2
王立新.
孔子的仁、礼观念并及儒家的历史命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65-70.
被引量:3
3
肖永明.
论明清之际思想家对封建纲常的批判[J]
.社会科学战线,1999(6):69-72.
被引量:2
4
吴光.
仁本礼用──儒家人学的核心观念[J]
.文史哲,1999(3):81-83.
被引量:11
5
张锡勤.
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J]
.道德与文明,1998(4).
被引量:17
6
李锦全.
从孔、孟到程、朱——兼论儒学发展历程中的双重价值效应[J]
.孔子研究,1998(2):24-31.
被引量:2
7
魏英敏.
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建设[J]
.浙江学刊,1996(2):5-8.
被引量:17
8
万光军,高腾云.
孔子与政事派弟子[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3):52-56.
被引量:1
9
张岱年.
“以理杀人”与“以理抗势”[J]
.群言,1994,0(8):30-30.
被引量:3
10
钱广荣.
中国传统道德的制度化特质及其意义[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2):24-2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赵炎才.
传统“礼”与“仁”思想基本特点透视[J]
.天府新论,2011(2):114-119.
被引量:1
2
周春兰.
论孔子师道尊严思想和师生平等观的矛盾统一[J]
.教育探索,2014(7):1-3.
被引量:3
3
冯璐,吕耀军.
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儒家路径——从《论语》中的“仁”说起[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44(8):12-17.
被引量:1
4
万光军.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辨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7-50.
5
万光军.
孔子与德行派弟子[J]
.泰山学院学报,2003,25(2):41-46.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左红梅.
流动的师生关系——中国师生关系演变的历程[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1):23-28.
被引量:7
2
朱哲恒,吴兆民.
传统与当代语境下的“君子人格”及其现代性构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3):25-31.
被引量:5
3
郝晨晨.
孔子师道精神对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启示[J]
.河南教育(幼教),2020(12):32-35.
4
杜旖旎,肖菊梅.
审美视域下的孔子师生观探究[J]
.今古文创,2024(25):66-68.
5
王瑞.
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论语》俄译本中“仁”的翻译——以贝列罗莫夫译本为例[J]
.现代语言学,2024,12(1):200-205.
1
陈延庆.
儒家人道思想的历史发展[J]
.江西社会科学,2001,21(6):16-19.
2
陈强.
略论扬雄思想的理论来源[J]
.青海社会科学,2007(5):156-158.
被引量:2
3
杨国荣.
儒学在近代的历史命运[J]
.孔子研究,1994(3):98-107.
被引量:3
4
陈卫平.
儒学:争鸣和独尊的互动(下)[J]
.社会观察,2004(8):42-43.
5
中国哲学史学会专家教授到我校作报告[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3):23-23.
6
王艳秋.
“义以建利”与“以义制利”——传统儒学义利观的二重义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3):106-114.
被引量:5
7
视界与先见[J]
.哲学动态,1996(4):35-37.
8
李刚,何成轩.
论中国近代的反孔思潮[J]
.孔子研究,1992(3):73-81.
被引量:1
9
吴一根.
陆象山非醇儒及其非儒说[J]
.江西社会科学,1994,14(3):29-33.
10
陈卫平.
论儒家人道原则的历史演进[J]
.浙江社会科学,1998(4):92-97.
被引量:4
学术界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