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卡夫卡—荒诞文学的始作俑者
被引量: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荒诞文学与存在主义荒诞,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美学概念。它是本世纪20至50年代的存在主义思潮的产物。所以不谈存在主义就无法谈荒诞文学。存在主义,若从它的先驱者、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13一1855)算起,经尼采(1844一1900)、
作者
叶廷芳
机构地区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5-84,共10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卡夫卡
存在主义哲学
荒诞文学
克尔凯郭尔
作品
海德格尔
恐惧
基督教
长篇小说
人与人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99
1
索绍武.
亦幻亦真好精彩——卡夫卡的《变形记》艺术特色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S1):157-161.
被引量:3
2
刘炜.
突破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实主义的拓展[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65-66.
被引量:1
3
车成安.
卡夫卡思想与创作中的犹太情结[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3):61-65.
被引量:7
4
郑志勇.
卡夫卡与劳伦斯[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4):75-79.
被引量:1
5
曾艳兵,陈秋红.
钱钟书《围城》与卡夫卡《城堡》之比较[J]
.文艺研究,1998(5):61-69.
被引量:9
6
汪汉年.
试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表现主义特征[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2):27-29.
被引量:5
7
赵淳.
哲学三题——析卡夫卡《变形记》[J]
.外国语文,1997,22(4):19-24.
被引量:3
8
艾津.
鲁迅与卡夫卡小说创作漫议[J]
.鲁迅研究月刊,1996(9):60-63.
被引量:2
9
谢莹莹.
Kafkaesque──卡夫卡的作品与现实[J]
.外国文学,1996(1):41-47.
被引量:37
10
任卫东.
变形:对异化的逃脱──评卡夫卡的《变形记》[J]
.外国文学,1996(1):61-65.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27
1
赵万哲.
剖析《变形记》的寓意及特色[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0):147-148.
2
滕学明,周卫红.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自我”浅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8(8):43-47.
被引量:2
3
姜智芹.
我国大陆新时期卡夫卡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5):63-65.
被引量:3
4
李炳烁.
那一扇门中的法律意象——评卡夫卡的《审判》[J]
.作家,2010(24):85-86.
5
王白涛,唐静文.
论卡夫卡人生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成因[J]
.作家,2008,0(22):193-193.
6
杨荣.
亦同亦异的两部“变形”杰作[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1997,15(1):89-93.
被引量:3
7
吴金涛.
法眼看世界——从《审判》看卡夫卡的泛法思想[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18(4):56-60.
被引量:2
8
周亚明,邴波.
论《城堡》语言与叙事结构的独特性[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37-40.
9
钟菲.
试论《变形记》“真实”的特质[J]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1):64-66.
10
吴金涛.
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体验及其历史嬗变[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50-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史立英.
《红字》的明暗色彩反衬意象分析[J]
.时代文学,2009(19):114-116.
2
蒋道超.
新中国60年现代主义研究之考察[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4(1):131-142.
3
魏恩文.
《呼啸山庄》的两种人际观[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7,4(2):71-74.
被引量:4
4
董爱兰.
残雪与卡夫卡比较研究[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4):53-55.
被引量:2
5
魏恩文.
隔离与融合——《呼啸山庄》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人际观[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3):17-21.
被引量:1
6
陈明霞.
从文学空间的角度试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个性[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41-44.
被引量:3
7
刘喜玲.
抗争中的坚忍,妥协中的坚持——《红字》海斯特·白兰性格解读[J]
.文教资料,2009(9):23-25.
被引量:2
8
吴俊,陈燕芽.
从人性的孤独来诠释《红字》的主题[J]
.文学教育,2009(22):94-96.
9
陈永兰.
变之“悲”与变之“怪”——《变形记》与《犀牛》的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92-93.
被引量:1
10
吴金涛.
客观性对主体性的侵入——卡夫卡与福楼拜比较论[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77-81.
被引量:1
1
高晓雨.
“他们”暴力而荒诞的世界——欧茨《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8):74-75.
被引量:1
2
邢钱荔.
从《第七天》看余华小说的苦难意识[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2):117-119.
被引量:1
3
张秀英.
无处遁逃的生存之痛——重读徐坤的《厨房》[J]
.克山师专学报,2004,23(1):71-73.
4
吕园园.
余华小说苦难意识的衍生和升华[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33-35.
被引量:1
5
刘苏明.
不得要领的寻宝者——读加缪杂记[J]
.当代人,2008,0(8):69-70.
6
谭静.
追寻本真:通往自我救赎之路——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的精神救赎[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4):127-130.
被引量:1
7
向士敏.
黑色幽默与美国的人文精神——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0,14(3):77-79.
被引量:1
8
洪源.
论存在主义对爱德华·阿尔比戏剧创作的影响[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6):54-57.
9
翁菊芳.
先锋小说对存在主义思想的折射[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1):29-32.
10
熊培云.
人心与制度[J]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5(9).
文艺理论研究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