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论英语虚拟语气动词的形式──兼论英语谓语动词的形式体系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再论英语虚拟语气动词的形式──兼论英语谓语动词的形式体系何桂金英语动词是否有虚拟语气的范畴?绝大多数语法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在较有影响的语法学家中,只有Palmer持否定态度(1971),湖南师大易仲良教授也持否定态度(1988)。关于这个问题,笔者...
作者
何桂金
出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5-48,77,共5页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关键词
英语虚拟语气
英语谓语动词
词的形式
英语动词
完成体
英语语法
进行体
陈述语气
情态动词
体貌范畴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58
1
朱苏.
也论英语虚拟语气动词的形式及其分类——与孙鸿仁先生商榷[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4):97-100.
被引量:3
2
于黎明,孙淑芳.
漫谈影响选择祈使表达手段的因素[J]
.外语学刊,2000(2):16-18.
被引量:2
3
孙鸿仁.
从标记性看虚拟语式类型的确定[J]
.外国语,1999,22(5):32-37.
被引量:5
4
孙鸿仁.
浅议“论虚拟语气动词的形式及其分类”中的分类问题——与何桂金先生商榷[J]
.外国语,1998,21(6):50-55.
被引量:6
5
林文治.
英语虚拟语气再认识[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74-77.
被引量:2
6
何桂金.
略谈英语动词的时、体和虚拟式——与《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的编者商榷[J]
.现代外语,1986,9(2):65-68.
被引量:4
7
刘精一.
也谈英语的“时”与“体”——评《新编英语语法》[J]
.外国语,1984,7(3):43-47.
被引量:3
8
章振邦.
关于英语动词“时”、“体”的一些想法——兼答刘精一同志[J]
.外国语,1984,7(3):47-49.
被引量:4
9
林洪志.
论英语动词的虚拟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10-13.
被引量:5
10
朱盛娥.
论英语动词虚拟语气形式体系之有无——与何桂金教授商榷[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50-5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1
1
朱苏.
也论英语虚拟语气动词的形式及其分类——与孙鸿仁先生商榷[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4):97-100.
被引量:3
2
朱盛娥,彭芒.
论英语祈使语气形式体系之有无——与何桂金、周龙如教授商榷[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4):70-74.
被引量:1
3
司联合.
英语虚拟式语义的认知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04,25(2):30-34.
被引量:8
4
高丽萍.
英语动词语气语法范畴浅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18-21.
被引量:8
5
向明友.
试论英语虚拟语气的语法化[J]
.外语学刊,2007(6):84-89.
被引量:22
6
何武.
间接祈使语气:对英语“be型虚拟”现象合理归属的探索[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25-129.
7
周世界.
论虚拟语气的倒掉[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110-115.
被引量:1
8
黄晓岚.
虚拟语气的语用分类[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9):131-131.
9
胡小青.
谈论语法学习的难点——虚拟语气[J]
.海外英语,2014(12X):17-18.
10
司联合.
英语虚拟式的语义研究[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3(2):42-4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周江平.
图形——背景理论在言语语用中的外化[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Z2):27-29.
2
徐畅贤.
英语祈使语气的实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6):47-49.
3
何武.
间接祈使语气:对英语“be型虚拟”现象合理归属的探索[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25-129.
4
向明友.
论英语非限定动词的选择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6):423-426.
被引量:13
5
高丽萍.
认知域间的转移:语法化的一种解释[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209-211.
被引量:2
6
高丽萍.
从体验哲学看过去时语法化[J]
.外语教学,2009,30(3):39-42.
被引量:5
7
高丽萍.
解读Quirk看“虚拟”[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6):110-112.
8
高丽萍.
解读Quirk看“祈使”[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3):92-95.
9
罗敏.
英语虚拟式的认知浅析[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75-77.
10
崔冬梅.
英语虚拟式语用的认知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20-122.
被引量:7
1
陆永锋.
成语变体与词典变体[J]
.辞书研究,1998(4):48-59.
被引量:4
2
刘丽华.
论英语动词的体貌范畴[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1):78-81.
3
白彩艳.
阳曲方言的体貌范畴[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6-10.
4
朱苏.
也论英语虚拟语气动词的形式及其分类——与孙鸿仁先生商榷[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4):97-100.
被引量:3
5
何桂金.
也谈英语虚拟语气语法范畴的有无——与易仲良同志商榷[J]
.外国语,1989,12(2):70-75.
被引量:10
6
彭小川.
广州方言表“持续”义的几种形式及其意义的对比分析[J]
.语文研究,2003(4):45-48.
被引量:20
7
胡素华.
彝语动词的体貌范畴[J]
.民族语文,2001(4):28-35.
被引量:19
8
李筱菊.
关于交际能力表的说明[J]
.外语界,1987(2):13-16.
被引量:2
9
朱盛娥.
论英语动词虚拟语气形式体系之有无——与何桂金教授商榷[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50-52.
被引量:7
10
朱盛娥,彭芒.
论英语祈使语气形式体系之有无──与何桂金、周龙如教授商榷[J]
.外语教学,1998,19(3):30-35.
被引量:4
外国语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