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和策略思想的历史考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和策略思想的历史考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李丹慧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
作者
李丹慧
机构地区
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2,共10页
World History
关键词
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三个世界
第三世界
历史考察
策略思想
苏联
帝国主义
统一战线
第二世界
霸权主义
分类号
A84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93
1
李丹慧.
政治斗士与敌手:196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J]
.社会科学,2007(2):146-167.
被引量:7
2
丁明.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2):23-39.
被引量:31
3
李汇川.
中苏边界谈判的症结何在?[J]
.国际问题研究,1981(1):11-18.
被引量:6
4
李丹慧.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缘起和结果[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3(3):39-50.
被引量:25
5
王仲春.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J]
.党的文献,2002(4):50-60.
被引量:21
6
李丹慧.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1972)(上)[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7(4):44-57.
被引量:8
7
马叙生.
梳理中苏边界变迁史——找回失落的国界线(之一)[J]
.世界知识,2001(11):40-41.
被引量:1
8
沈志华.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远东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J]
.中共党史研究,2002(5):32-43.
被引量:21
9
沈志华.
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J]
.历史研究,2005(2):119-143.
被引量:27
10
钱学敏.
钱学森在美国的20年(1935~1955)[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2):50-6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李丹慧.
政治斗士与敌手:196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J]
.社会科学,2007(2):146-167.
被引量:7
2
沈志华.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J]
.中共党史研究,2007(2):29-42.
被引量:34
3
李丹慧.
卷首语[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15(Z1):9-14.
4
李丹慧.
分朋引类:中国分化苏联东欧集团再探讨(1964—1965)[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16(2):55-8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张志会.
苏联专家与新安江水电站工程建设[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9,38(4):383-393.
被引量:1
2
朱陆民,翦丹.
美国对中苏的“楔子战略”:从预阻到分化[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1):102-112.
被引量:1
3
张清敏,李敃窥.
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探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4):3-20.
被引量:18
4
栾景河.
“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14(6):33-44.
被引量:8
5
张喜平.
从创造性的破坏到建设——毛泽东社会统筹发展理念解析[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13-18.
6
徐思彦.
走向破裂的结盟:中苏同盟研究的新进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5):142-150.
被引量:2
7
吴敏先,陈延秋.
2005~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5(6):96-107.
8
徐蓝.
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成果与展望[J]
.历史研究,2008(6):25-33.
9
叶政.
近年来国内中苏论战相关问题研究述略[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20(3):53-58.
被引量:2
10
李建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民族化”思想述论[J]
.社会主义研究,2010(4):17-21.
被引量:2
1
黄安年.
是“欧洲”,还是“西欧”——重读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谈话[J]
.世界知识,2002(4):47-47.
2
汪清源,罗贤辉.
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由来[J]
.文史春秋,2010(2):55-56.
3
徐秀春.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求实,2004(S1):1-2.
被引量:1
4
马超.
浅析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J]
.沧桑,2008,0(1):123-124.
被引量:1
5
孟雪萍,李娟.
毛泽东“三个世界”外交战略划分理论与中国国际地位的跃升[J]
.神州,2014(2).
6
李久林.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理论及其意义[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35-39.
被引量:1
7
王莉.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与实践[J]
.宿州师专学报,1999,14(4):1-3.
8
王新涛,褚永慧.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在“三个世界”划分中的运用[J]
.世纪桥,2008(8):3-4.
9
韦明.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读[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46-49.
10
张劲.
邓小平与“三个世界”理论[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3):15-21.
世界历史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