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
被引量: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俞国良国外的差生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1896年,研究者摩根发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后来,研究者就把学习成绩差(尤指阅读上的困难,学习行...
作者
俞国良
机构地区
北京师大发展心理学研究所
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45,共4页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关键词
学业不良
差生问题
问题儿童
研究评述
美国学者
学习风格
心理特征
社会心理
问题行为
技能训练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96
1
张庆林,王永明,张仲明.
假设检验思维过程中的启发式策略研究[J]
.心理学报,1997,29(1):30-37.
被引量:14
2
兰生英.
浅析素质教育中的差生问题[J]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S1):8-9.
被引量:1
3
李莉,张唬.
如何让“学困生”不再困惑[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64-64.
被引量:1
4
潘仕福.
对差生心理障碍的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z2):83-84.
被引量:2
5
彭霞.
掌握心理规律 促进“差生”转化[J]
.社科纵横,2005,20(2):211-211.
被引量:1
6
邓汉珍.
浅谈后进生的积极心理和引导方法[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z1):156-157.
被引量:5
7
刘兴红.
关于差生转化的思考[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16(1):37-39.
被引量:1
8
郝国荣.
基于中职学校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和矫正[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S1):206-209.
被引量:2
9
胥继华.
暗示效应在差生转化中的运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1):48-49.
被引量:1
10
王桂平,张杉杉.
国内学习困难儿童研究概述[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2):47-51.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8
1
鲁兴虎.
近年来国内“差生”问题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08(9):103-105.
被引量:1
2
沈烈敏.
关于假设—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1):57-59.
3
寇平平.
教学论视野中的后进生转化[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10(5):72-74.
被引量:1
4
卫娟娟.
“差生”称谓与教育公平[J]
.教育科学研究,2007(8):10-13.
被引量:7
5
肖淑花.
转化英语后进生的必要性及对策[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6):256-256.
6
陈懿.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和转化教育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216-216.
7
陶恩前.
高校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帮扶路径[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12(4):87-89.
被引量:8
8
郭建耀.
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学困生”教育中的应用[J]
.基础教育,2012,9(6):102-107.
被引量:2
9
朱其超,张超.
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成因及类型研究综述[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2):35-38.
被引量:3
10
满都拉.
对差生概念含义的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4):38-4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郑雨亭.
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18):125-127.
被引量:1
2
林千惠.
管理育人背景下普通高校两个文明建设探析[J]
.科教导刊,2022(29):1-3.
3
张斌,李连旺,马金虎.
农科院校工科专业新生学习状况分析及解决对策[J]
.轻工科技,2020(10):191-193.
被引量:1
4
鲁兴虎.
近年来国内“差生”问题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08(9):103-105.
被引量:1
5
唐善梅.
从“差生”到“弱势群体”——概念的演变、意义及其实践启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8):26-27.
被引量:1
6
欧阳林舟.
“差生”——复杂现象中的简单话语[J]
.江西教育科研,2004(9):12-14.
7
卫娟娟.
“差生”称谓与教育公平[J]
.教育科学研究,2007(8):10-13.
被引量:7
8
左红梅,花奇芹.
工科院校学习不良大学生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90-92.
9
黄剑.
借助有声思维辅导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个案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12(5):3-7.
被引量:1
10
许海明.
学生称谓变化的教育隐喻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6):116-116.
1
张思锋,汪生辉.
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评述[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6):64-66.
被引量:1
2
杨青春,李建惠,孟文.
教师期望的研究评述[J]
.魅力中国,2010,0(4X):43-43.
被引量:1
3
张晓露.
职业倦怠评价标准研究评述[J]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5):57-60.
被引量:8
4
麦克·列维,刘相东.
建设性研究项目的标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评述[J]
.外语电化教学,2006(5):12-20.
被引量:1
5
罗东山.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评述[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2):59-61.
被引量:13
6
丁晓岚.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评述[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4):318-319.
被引量:1
7
田国秀.
1980年以来我国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的评述[J]
.上海教育科研,2000(7):12-17.
被引量:16
8
廖秀红.
我国学生群体孤独感研究评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113-114.
被引量:1
9
陈琰.
我国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评述[J]
.纺织教育,2010,25(2):13-15.
被引量:8
10
阮平南,赵琦.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义务教育公平研究评述[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3):31-35.
比较教育研究
199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