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创作心理角度去探讨古代文论中的“虚静”是很重要的,但也是不够的.中国文化里的许多概念,由于自身语言的特点以及久远的历史冲刷与积淀,涵义往往是多层面、多维度的,而这些多维意指之间又往往互相关联,呈现出精神内核的同一或恒定.“虚静”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我认为,“虚静”的意义可从四个层面去看:一、哲学上的“虚静”,指人归于自然、物我同化的心理通道; 二、人生观上的“虚静”,指人的一种闲适自然的生命情调;三、创作心理上的“虚静”,指创作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四、审美上的“虚静’。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9-82,共4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