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古代象喻式批评的演变轨迹及其功能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启其端绪于魏晋的象喻式批评,展露出“喻以意象→喻以意境→喻以禅境→喻以虚境”的演变发展脉相,这是一个由外向转到内向,由“拟物主义”转入“拟境主义”的发展历程。它在传达艺术见解中发挥了如下独特功能:(一)注重诱发想象,实现批评与读者、作家间的有效沟通;(二)避免破碎支离,保持审美经验的完整性;(三)强调直觉领悟,亦有理性判断的深层制约。
作者
张永昊
贾岸
机构地区
临沂师专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86,共6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象喻批评
演变轨迹
中国古代批评家
文学批评
直觉领悟
司空图
审美经验
《二十四诗品》
风格特征
理性判断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2
1
钱钟书.《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J].文学杂志,1937,(1).
2
钱锺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
叶梦得.石林诗话[M]..历代诗话[c].中华书局,1981.431.
4
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
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
费经虞.雅论[M]清康熙庚寅刻本.
7
方世举.兰丛诗话[M].清诗话续编[Z].
8
释道宣.广弘明集(卷二十)[Z].文渊阁四库本.
9
王弼.周易注(卷十)[M].文渊阁四库本.
10
李泽厚.漫述庄禅[A].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引证文献
6
1
潘殊闲.
象喻: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利器[J]
.宁夏社会科学,2005(2):132-136.
被引量:10
2
张家梅.
人化批评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表现形态[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15-22.
被引量:3
3
杨夏月.
论王希廉《红楼梦》评点中的象喻式批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4):107-110.
被引量:1
4
刘冰.
《文心雕龙》象喻式批评探微[J]
.职大学报,2019,0(5):55-58.
5
欧阳智敏.
论钱钟书谈艺的“书法通于画法”说[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362-367.
6
王成.
中国文论中的“象喻”传统对朝鲜古代诗学的影响[J]
.中华文化论坛,2023(3):122-13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潘殊闲.
简论《瓯北诗话》的李白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5):27-31.
被引量:8
2
潘殊闲.
“三”与郭沫若的易学思想[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2):28-32.
被引量:1
3
张燕.
古代诗歌评论中的取象作喻类型[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17-21.
4
潘殊闲.
论苏轼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7):1-5.
被引量:1
5
左步雷.
从《道德经》英译的象喻与隐喻看东西方思维差异——以James Legge、Charles Muller、林语堂、许渊冲英译本为例[J]
.语言教育,2013(2):68-73.
被引量:2
6
周家春.
符号学视域下中国古代寓言的翻译[J]
.上海翻译,2018(2):38-42.
被引量:1
7
徐向阳,孔娜娜.
汉魏之际《文心雕龙》“人化批评”的发生逻辑与话语特色[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5):59-64.
被引量:1
8
宋长建.
女子之喻与中国古典诗学批评[J]
.文艺研究,2022(12):56-67.
9
杨琳.
论钟嵘《诗品》中的自然象喻批评方式[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10):98-100.
10
杨冬晓.
论六朝文论中“腴”的多重意蕴[J]
.中华文化论坛,2024(3):76-87.
1
唐德胜.
妙悟与体道——中国古代“妙悟”鉴赏说的哲学基础与历史演变[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57-60.
被引量:2
2
喻权中.
再谈小说的新迹与局限——一九八八年黑龙江小说散论续二题[J]
.文艺评论,1989(2):69-75.
3
杨夏月.
论王希廉《红楼梦》评点中的象喻式批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4):107-110.
被引量:1
4
吴果中.
论象喻批评[J]
.云梦学刊,2001,22(6):65-67.
被引量:5
5
吴果中.
象喻批评的理性分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02(1):16-20.
6
刘樱.
《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J]
.祖国,2016,0(12):119-119.
7
刘正国.
论《世说新语》的“志人”特点[J]
.江汉学术,1999,30(4):15-20.
8
王伟康.
扬州学派学术渊源浅探[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10(3):4-7.
9
讽刺与幽默[J]
.廉政瞭望,2000,0(10):44-45.
10
王强兰.
谈《画山秀水》的修辞[J]
.宿州师专学报,2003,18(2):102-102.
文史哲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