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史观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学史观的反思与重构许总一、简略的回顾回顾近几十年中国文学史编写、研究的历程,几乎浓缩着整个学术文化事业的历史命运,生动地折射着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环境中铸就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动向。“文革”前十六年的文学史研究,随着新政权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作者
许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21,共8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观
文学史著
文学形态
研究主体
历史进程
客观实在性
存在方式
文学现象
新时期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6
1
蒋寅.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J]
.文艺理论研究,1999(2):72-81.
被引量:5
2
李小江.
妇女研究与妇女文学[J]
.文艺评论,1986(4):33-38.
被引量:4
3
范大灿.
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对卢卡契文学史观的评述[J]
.文艺研究,1985(1):115-122.
被引量:4
4
樊骏.
关于近一百多年中国文学历史的编写工作——为祝贺《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出版而作[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3(5):21-32.
被引量:1
5
罗漫.
中国文学史的类型与功能(下)[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5(4):102-108.
被引量:1
6
葛晓音.
简评《建安文学概论》——兼谈文学史写作的框架和内容的关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6):39-40.
被引量:1
7
罗漫.
中国文学史的类型与功能(上)[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6):112-118.
被引量:2
8
张晶.
文学史的哲学视角观照[J]
.社会科学战线,1991(3):252-258.
被引量:1
9
孙明君.
追寻遥远的理想——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回顾与瞻望[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1):48-56.
被引量:7
10
葛红兵.
文学史学引论[J]
.文艺理论研究,1997(6):22-2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5
1
张晶,白振奎.
近年来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理论讨论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1996(1):261-267.
被引量:4
2
温潘亚.
论文学史实践中的原生态把握与主观性追求[J]
.东南学术,2004(4):156-162.
3
王兆鹏,孙凯云.
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68-74.
被引量:8
4
乔以钢.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观的初建及其反思——以《浮出历史地表》和《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为中心[J]
.中国社会科学,2010(3):172-181.
被引量:3
5
杨柳.
近二十年的文学史学理论探讨回顾[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3):48-5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白立平.
中国文化外译中的赞助人与专业人士问题研究[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9,0(1):56-67.
被引量:2
2
傅腾霄,陈定家.
文学史理论的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5):27-31.
3
王兆鹏,孙凯云.
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68-74.
被引量:8
4
钟玮.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5):62-64.
被引量:2
5
杨柳.
近二十年的文学史学理论探讨回顾[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3):48-55.
6
李学良,李锋.
“主题学”视域下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发展概貌[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9):45-47.
7
周裕锴.
“六根互用”与宋代文人的生活、审美及文学表现——兼论其对“通感”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2011(6):136-153.
被引量:34
8
罗宏梅,周帆.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阐释框架[J]
.中国社会科学,2011(6):154-166.
被引量:1
9
王兆鹏.
文学史书写新范式的诞生——肖鹏《宋词通史》的学术转型意义[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3):1-8.
被引量:1
10
刘绪才.
新社会文化史与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范式转向[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4):51-56.
被引量:2
1
张正欣.
古诗文主题解读四例[J]
.高校教育管理,1997(1):25-29.
2
崔建军.
人和历史的反思与重构──对新写实小说文化价值的一种认识[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9-30.
被引量:2
3
孔范今.
在新学术视野中反思与重构[J]
.南方文坛,2004(5):10-14.
4
张生茂.
畸形的甜苹果——评《小城畸人》的审美现代性[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416-421.
5
谢菊.
反思与重构:文学史分期问题讨论之我见[J]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21(2):81-84.
6
田素伟.
记忆中最朴实的话语[J]
.四川农机,2009(2):41-42.
7
杨智,周洋.
论宇文所安对文学史观的反思与重构[J]
.汉口学院学报,2012,5(1):49-52.
8
张丽娟.
历史叙事——先锋文学中蕴涵着新历史主义的神韵与精神[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85-86.
9
潘苇杭,潘新和.
语文学观念亟待反思与重构——从“应付生活”本体观说开去[J]
.语文建设,2013(11):28-30.
10
陈冬梅.
朱光潜的胆怯[J]
.粤海风,2010(2):25-30.
被引量:1
文学评论
199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