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史学意义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史学意义郭小凌普鲁塔克的《名人传》①是西方史学和文学史上的名著,典型地反映了文史不分家的特征。本文仅就该书的史学意义略陈己见,以就教于方家。希腊史学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目的明确。史家不像戏剧家、诗人.有时要掩饰自己的动机,把疑问...
作者
郭小凌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4-58,共5页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普鲁塔克
《名人传》
修昔底德
希罗多德
希腊罗马
史学意义
西方史学史
历史比较方法
经世致用
史料
分类号
K126 [历史地理—世界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2
1
李少雍.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J]
.文学评论,1986(5):119-134.
被引量:5
2
徐晓旭,王敦书,刘军.
庞培·特罗古斯的《腓利史》和查士丁的《〈腓利史〉概要》[J]
.史学理论研究,2001(2):94-104.
被引量:3
3
王成军.
论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4-73.
被引量:3
4
郭齐勇.
传统和谐文化资源的创造转化[J]
.理论月刊,2007(2):48-48.
被引量:3
5
Jones C P. Towards a Chronology of Plutarch's Works[J]. The Journal of Roman Study, Vol. 56, Parts 1 and 2 (1966) pp. 64-71.
6
Tacitus, The Annals[M].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irst Pub. 1931, reprinted 1998:p. 565 -567.
7
A K Bowman P. Garnsey and D. Rathbone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M]. 2[nd] ed. , vol. X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8
J W Cohoon. "Introduction" to Dion, Dion Chrysostom[M]. Loeb Classical Library Series. London and Cambridge, Mass. ,1932, p. ix.
9
Ramsoy G G. "Introduction" to Juvenal, Juvenal and Persius[M]. Loeb Classical Library Series. London and Cambridge, Mass. ,1918, p. xi.
10
Plutarch, Moralia[M].Loeb Classical Library Series. London and Cambridge, Mass. , 1927.
引证文献
7
1
陈恒.
亚历山大史料的五种传统[J]
.史学理论研究,2007(2):64-75.
被引量:7
2
冯亚.
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创作意图和方法新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78-182.
被引量:1
3
宗亮,王正杰.
评《西方古典思想家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14(3):151-156.
4
张元伟.
普鲁塔克著作的分类与命名传统[J]
.史学史研究,2015(3):75-83.
被引量:1
5
雷洋.
梭伦改革背景再思考——由一道高考试题说起[J]
.中学历史教学,2015,0(11):52-54.
6
张春梅,黄春秀.
扬善与猎奇:普鲁塔克与苏维托尼乌斯传记风格之比较——以《恺撒传》为例[J]
.大连大学学报,2019,40(1):24-27.
7
陈丹.
修昔底德和普鲁塔克英雄史观之比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7):3-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2007年外国史学理论学科发展报告[J]
.史学理论研究,2008(1):94-108.
2
于沛.
外国史学理论热点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47-61.
被引量:2
3
马宝建.
亚历山大东征的旅游情结及其启示探析[J]
.旅游学刊,2013,28(4):121-128.
被引量:1
4
孙文栋.
试论19世纪以来《希腊罗马名人传》的“史学”与“传记”研究传统[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7(2):241-255.
被引量:1
5
马垚垚.
从《亚历山大远征记》看亚历山大的希腊认同[J]
.文教资料,2019,0(23):101-102.
6
张弩.
阿里安笔下的亚历山大形象[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1):151-161.
7
汪世超.
《亚历山大传奇》与亚历山大里亚城市的诞生[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2(12):29-38.
被引量:1
8
江琴.
塑造习性与追寻美德--普鲁塔克教育观念探析[J]
.外国问题研究,2024(4):122-132.
9
狐楠楠.
试析亚历山大的东方政策对希腊化城市的影响[J]
.同行,2016,0(11):433-433.
1
郭争鸣.
略论《资治通鉴》对编年体史籍的传承[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2(2):63-64.
被引量:1
2
锦鸿.
《山海经》中“番禺”的史学意义及其他——古粤征微之二[J]
.羊城今古,2001(3):18-20.
3
路新生.
刘师培的《左传》学研究及其现代史学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4):95-102.
4
瞿林东.
说《帝王略论》的历史比较方法[J]
.史学月刊,1987(3):19-25.
被引量:2
5
陈辉娟.
陶希圣的家族史研究及其史学意义[J]
.克山师专学报,2004,23(4):91-94.
6
李一.
安阳殷墟青铜器纹样分析[J]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2):101-103.
7
杨艳秋.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史学意义的认识及其史学实践[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61-66.
8
瘦马.
时间为尺[J]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19):162-163.
9
王振红.
“史”的三重内涵及其史学意义[J]
.社科纵横,2010,25(8):114-117.
被引量:2
10
陈虎.
试论《诗经》的史学价值和意义[J]
.南京社会科学,2002(10):53-58.
被引量:1
史学集刊
199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