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盟国家的人权研究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九十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人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变得日益突出。与以往一样,这次“人权运动”的发起者仍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这无论是因为苏联和东欧的剧变更坚定了他们把其价值观念推广到整个国际关系之中的信心。
作者
罗艳华
出处
《国际政治研究》
1995年第4期70-72,共3页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关键词
人权问题
东盟国家
人权的普遍性
非政府组织
人权观
国际关系
新加坡
部长会议
印度尼西亚
智囊团
分类号
D7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7
1
尹蒙蒙.
“回归亚洲”:冷战时期菲律宾外交政策的演变[J]
.东南亚研究,2022(2):22-47.
被引量:3
2
唐小松,刘丹.
美国的东南亚民主战略与《东盟宪章》背后的困境[J]
.南洋问题研究,2009(4):20-27.
被引量:4
3
陆建人.
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盟的新关系[J]
.当代亚太,1996(1):31-33.
被引量:3
4
罗艳华.
传统文化对东盟国家人权观的影响[J]
.当代亚太,1996(6):32-35.
被引量:3
5
张蕴岭.
欧洲剧变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J]
.太平洋学报,1994,2(1):48-62.
被引量:2
6
许向阳.
人权的普世价值与超级大国的战略利益[J]
.学海,2004(4):108-114.
被引量:4
7
王子昌.
文化认同与东盟合作[J]
.东南亚研究,2004(5):27-31.
被引量:17
8
骆莉.
二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共同体中的华人身份认同[J]
.东南亚研究,2001(4):68-71.
被引量:3
9
曹云华.
民主不是万应灵丹——评菲律宾和印尼的总统直选[J]
.东南亚研究,2005(3):4-12.
被引量:5
10
朱利江.
简评即将成立的非洲人权和民族权法院[J]
.人权,2005(4):53-5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于臻.
冷战后东盟对西方人权压力的反应及其影响[J]
.东南亚研究,2011(1):52-60.
被引量:5
2
毛俊响,党庶枫.
亚洲区域内人权保护的新动向:《东盟人权宣言》评析[J]
.西部法学评论,2014(3):105-116.
被引量:3
3
陈拯.
非盟与东盟干预规范演进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3):95-121.
被引量:5
4
何涵虚.
东盟人权立场:话语转变及其特征[J]
.人权法学,2025,4(1):64-7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毛俊响,党庶枫.
亚洲区域内人权保护的新动向:《东盟人权宣言》评析[J]
.西部法学评论,2014(3):105-116.
被引量:3
2
黄金荣.
人权“亚洲价值观”的复活?——评《东盟人权宣言》[J]
.比较法研究,2015,29(2):119-131.
被引量:6
3
陈拯.
非盟与东盟干预规范演进比较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3):95-121.
被引量:5
4
张鹏.
“保护的责任”与“东盟方式”的演变——以缅甸“纳尔吉斯”风灾后东盟的反应为例[J]
.亚非研究,2018,0(2):161-176.
被引量:4
5
赵洋.
国际干涉中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研究——基于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合作视角[J]
.国际政治研究,2019,0(6):59-86.
被引量:2
6
吴志成,李颖.
全球治理的东盟视角与实践[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6):139-148.
被引量:3
7
常健.
亚洲地区增进人权共识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
.人权研究,2023(1):1-25.
8
谢婷婷.
东盟区域移民治理的规范演进及其影响[J]
.东南亚研究,2024(3):23-43.
被引量:2
9
何涵虚.
东盟人权立场:话语转变及其特征[J]
.人权法学,2025,4(1):64-77.
10
刘鹏,张砚思捷.
“四方安全对话”扩大化与实体化及其对东盟的影响[J]
.东南亚研究,2025(1):113-129.
1
外交部发言人2001年2月27日答记者问[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9).
2
陈劲阳.
文化际刑法问题初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39-41.
3
外交部发言人2000年2月26日答记者问[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0(12):48-48.
4
晓红.
第五届世界宪法大会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法学,1999(5):154-158.
被引量:2
5
任舒泽,张荣芳.
两种人权观辨析[J]
.江汉论坛,1997(11):69-73.
6
李林.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J]
.学习与探索,2006(1):30-36.
被引量:19
7
张立刚.
也谈人权的普遍性[J]
.金色通道,2009(11):56-57.
8
罗艳华.
联合国、人权与东亚——兼论人权的普遍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J]
.国际政治研究,1996,17(1):61-68.
9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J]
.新华月报,2009(10):39-46.
被引量:1
10
刘子旗,吴国邦.
消费者权益是“人权”吗?——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益[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5):110-112.
被引量:1
国际政治研究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