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
被引量:
4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颜色的多样化和颜色词的有限性颜色词是典型的模糊词,随着模糊理论的提出,颜色和颜色词现在成了科学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能够分辨波长只相差百万分之一的两种光波,能够分辨太阳光谱中的180种不同的色彩①。
作者
伍铁平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年第2期88-105,共18页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关键词
基本颜色词
太阳光谱
我国古代
保罗
深蓝色
象征意义
颜色学
具体物
模糊性质
语言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9
引证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29
同被引文献
309
1
伍铁平.
再评徐通锵教授著《历史语言学》[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86-89.
被引量:2
2
陈姝波.
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79-83.
被引量:55
3
王寅.
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J]
.外国语,2001,24(4):15-21.
被引量:72
4
彭秋荣.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1,14(1):30-33.
被引量:58
5
钟守满.
颜色词的语义认知和语义结构[J]
.外语教学,2001,22(4):37-42.
被引量:31
6
刘泽权,苗海燕.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尚红”语义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2010(1):19-24.
被引量:10
7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13
8
叶秀山.
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J]
.社会科学战线,1998(3):80-98.
被引量:8
9
邓颖玲.
英汉颜色词的非完全对应关系[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5):121-122.
被引量:8
10
黄布凡.
木雅语概况[J]
.民族语文,1985(3):62-77.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47
1
李婷婷.
国内外颜色词研究综述[J]
.汉字文化,2022(20):42-44.
被引量:2
2
林桂敏.
浅议中英色彩文化与语义差异[J]
.时代文学,2009(14):91-92.
被引量:1
3
张远丽.
从文化视角看颜色词的翻译[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8-109.
4
伍铁平.
论人脑同电脑的“思维”、自然语言同电脑“语言”的区别[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42-58.
被引量:3
5
聂鸿音.
试析西夏语表“五色”的词[J]
.民族语文,1991(3):42-48.
被引量:6
6
曹有鹏.
词义的模糊性初探[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1):119-123.
被引量:2
7
潘峰.
谈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范畴[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1(4):50-52.
被引量:2
8
王轶映.
汉英颜色词的语用意义对比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6(01A):167-167.
被引量:1
9
丁石庆,王彦.
国内色彩词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5):112-115.
被引量:3
10
李琳,何浩.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翻译[J]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6):13-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9
1
施意.
妙用颜色词[J]
.汉字文化,2022(S01):53-55.
被引量:1
2
杨竹芬.
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含义[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12-15.
被引量:3
3
郭琦,许春翎.
英语中颜色形容词的隐喻认知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411-411.
被引量:1
4
范颖睿.
语义场理论在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拓展[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3):68-73.
被引量:1
5
姬安龙.
汉苗语颜色词语义对应比较分析[J]
.南开语言学刊,2011(2):149-155.
被引量:1
6
黄行.
颜色词的语言认知研究[J]
.民族翻译,2011(3):50-60.
被引量:10
7
刘佐艳.
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J]
.外语研究,2002,19(5):21-25.
被引量:45
8
杨碧雅.
汾湖地区方言中的颜色词研究[J]
.中国商界,2009(8):337-337.
9
程琼.
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8):227-229.
被引量:12
10
潘峰.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60-65.
被引量:1
1
答读者问[J]
.辞书研究,1980(2):289-291.
2
李鹏飞.
英汉数字的语义模糊性对比初探[J]
.青年文学家,2010,0(15):169-169.
3
沉睡的小鸟[J]
.优秀作文名师点评(小学版),2005(3):45-45.
4
韩征顺.
文学翻译模糊性纵观[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11):95-97.
5
卢丹慈.
模糊语言与修辞格[J]
.当代修辞学,1988(1):24-26.
被引量:1
6
胡亮才.
论“模糊语言”的外延和内涵[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00-103.
7
黄燕燕.
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及其词义演变[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3):105-106.
被引量:2
8
林莺.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颜色[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3):4-7.
9
孙国军.
关于语言的模糊性[J]
.外语研究,1985,2(2):23-26.
10
王艳娟.
语言环境在模糊修辞中的作用[J]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11-12.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