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灵渠现状与历史真相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灵渠,开凿于二千多年前的秦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显著的地位。1985年8月中旬由水文、水工、地质、测量、文物、历史、经济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前往兴安灵渠和相思埭运河两处,进行实地测量与考察。这是我区自然科学者与社会科学者协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次有意义活动。
作者
高言弘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
出处
《学术论坛》
1986年第1期65-68,共4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灵渠
我国古代
历史真相
兴安
运河
石堤
十三年
秦始皇
郑国渠
劳动人民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5
1
范玉春.
灵渠的开凿与修缮[J]
.广西地方志,2009(6):49-51.
被引量:11
2
范玉春,周建明.
古代过岭交通的变迁及其原因——兼论灵渠对桂东北发展的影响[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1):86-89.
被引量:11
3
横谷博行.
灵渠──促进汉民族形成的伟大渠道[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1):76-79.
被引量:6
4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七九级南陡河调查组.
临桂南陡河的历史和现状——南陡河的初步调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1(1):98-103.
被引量:3
5
黄增庆.
广西兴安县灵渠陡隄调查[J]
.文物,1958(12):28-30.
被引量:4
6
蒋廷瑜.
论灵渠的灌溉作用[J]
.农业考古,1987(1):178-183.
被引量:4
7
黄振南.
关于北宋李师中所修灵渠陡门数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0(1):70-71.
被引量:4
8
高言弘.
相思埭运河及其开发[J]
.学术论坛,1984,8(3):78-81.
被引量:3
9
吴志标.
从通济堰看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利用[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1):33-35.
被引量:3
10
蓝荣茂.
灵渠的水文化[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7):321-32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秦春林.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以兴安镇秦城水街的开发为例[J]
.特区经济,2006(10):247-249.
被引量:7
2
刘小花.
广西运河史研究述评[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7(2):68-71.
被引量:3
3
李都安,赵炳清.
历史时期灵渠水利工程功能变迁考[J]
.三峡论坛,2012(2):14-19.
被引量:6
4
陈晓洁.
广西三大古运河的概况及历史意义[J]
.传承,2012(11):28-29.
被引量:2
5
李都安.
科学理解运河文化内涵 合理推进灵渠遗址保护[J]
.三峡论坛,2013(1):15-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秦春林,谢雨萍.
对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以李宗仁故居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07(09Z):251-253.
被引量:13
2
粟维斌.
兴安灵渠旅游景区保护性开发的生态学思考[J]
.特区经济,2007(10):183-185.
被引量:6
3
秦春林,孟妍君.
对旅游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探讨——以广西兴安县灵渠景区为例[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25(3):30-33.
被引量:3
4
李都安.
科学理解运河文化内涵 合理推进灵渠遗址保护[J]
.三峡论坛,2013(1):15-21.
被引量:2
5
白艳波.
灵渠的水利史研究回顾[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7):153-153.
6
郝亚楠,顾凤威.
歌剧《大秦灵渠》审美分析[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100-102.
7
秦春林,粟维斌,钟泓.
体验旅游视角下历史文化景区深度开发的思考——以广西兴安县灵渠景区为例[J]
.柳州师专学报,2015,30(2):73-76.
被引量:3
8
杨兴华.
广西古镇旅游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兴安古镇为例[J]
.中国商论,2016,0(27):94-95.
被引量:4
9
何凡能,杨朝,赵亮.
“潭蓬运河”的疏凿及地理位置考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1684-1691.
被引量:3
10
谢雪琳,刘明录.
“文化自信”语境下兴安灵渠的秦汉文化价值研究[J]
.百色学院学报,2020,33(3):127-131.
1
覃茂福.
从灵渠的开凿看“天命论”的破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0(5):19-20.
被引量:1
2
广西大学土木系大批判组.
秦代法家路线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2):28-30.
3
图片报道[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0(3):47-47.
4
杨东晨.
论秦汉时期广西地区的民族和文化[J]
.百色学院学报,2001,15(2):1-5.
被引量:1
5
史学青.
以社会为工厂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记史地系七三级赴兴安县开门办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0(3):42-43.
6
滕咸惠.
灵渠之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0(Z1):72-73.
7
徐硕如.
试论秦始皇平岭南开灵渠的功过[J]
.学术论坛,1978,2(1):108-112.
8
黄素芬.
七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0(6):47-47.
9
史学青.
秦始皇统一中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0(5):21-22.
10
陈立红.
灵渠,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见证[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66-68.
学术论坛
198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