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屯溪西周墓的族属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九五九年三月,在地当皖、浙、赣三省交通要冲的安徽屯溪市西郊奕棋村,发掘了两座西周中晚期的墓葬。①墓中出土精美的青铜器和釉陶器,不仅使时人为之震惊,而且迄今仍使考古学界、历史学界、民族学界为之萦怀。然而。
作者
刘玉堂
出处
《江汉考古》
1986年第S1期94-99,共6页
Jianghan Archaeology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学
土墩墓
青铜器
越族文化
中晚期
民族学
考古发现
考古文化
墓葬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8
1
贡昌.
浙江衢州西山西周土墩墓[J]
.考古,1984(7):591-593.
被引量:16
2
张潮.
大冶上罗村遗址试掘简报[J]
.江汉考古,1983(4):14-20.
被引量:11
3
吴晓松.
黄梅龙感湖三处遗址调查[J]
.江汉考古,1983(4):21-26.
被引量:9
4
陈桥驿.
古代于越研究[J]
.民族研究,1982(1):1-7.
被引量:15
5
江苏句容浮山果园土墩墓[J],1979(02).
6
江苏金坛鳖墩西周墓[J],1978(03).
7
宁结.
江苏句容县浮山果园西周墓[J]
.考古,1977(5):292-297.
被引量:24
8
胡悦谦.
安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J]
.考古学报,1957(1):21-30.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75
1
吴卫红,辛宇.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史、问题与趋势(一)[J]
.南方文物,2023(1):28-41.
2
周崇云.
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8-14.
被引量:12
3
舒之梅.
试论越文化对楚文化的影响[J]
.民族研究,1986(4):60-65.
被引量:3
4
郭伟民.
湘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及相关问题[J]
.华夏考古,1999(3):59-72.
被引量:6
5
武汉市博物馆.
洪山放鹰台遗址97年度发掘报告[J]
.江汉考古,1998(3):1-33.
被引量:13
6
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3(5):59-68.
被引量:7
7
安志敏.
古代的糙面陶具[J]
.考古学报,1957(4):69-77.
被引量:6
8
李克能.
鄂东地区西周文化分析[J]
.东南文化,1994(3):41-55.
被引量:7
9
张绪球.
石家河文化的分期分布和类型[J]
.考古学报,1991(4):389-413.
被引量:34
10
陈桥驿.
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J]
.中国社会科学,1983(4):207-217.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39
1
杨楠.
商周时期江南地区土墩遗存的分区研究[J]
.考古学报,1999(1):23-72.
被引量:27
2
施劲松.
我国南方出土的带铭文青铜礼器及其认识[J]
.考古与文物,1999(2):38-44.
被引量:3
3
李健民.
西周时期的青铜矛[J]
.考古,1997(3):70-76.
被引量:4
4
李学勤.
宜侯■簋与吴国[J]
.文物,1985(7):13-16.
被引量:55
5
李学勤.
从新出青铜器看长江下游文化的发展[J]
.文物,1980(8):35-40.
被引量:70
6
罗西章,吴镇烽,雒忠如.
陕西扶风出土西周伯(冬戈)诸器[J]
.文物,1976(6):51-60.
被引量:63
7
刘建国.
论江南周代青铜文化[J]
.东南文化,1994(3):20-40.
被引量:13
8
程先通.
黄山鸟石乡出土一件西周甬钟[J]
.考古,1988(5):465-465.
被引量:1
9
俞天舒.
浙江瑞安凤凰山周墓清理简报[J]
.考古,1987(8):707-710.
被引量:7
10
杨宝成.
略论西周时期吴国青铜器[J]
.东南文化,1991(Z1):86-9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王俊.
略论屯溪土墩墓群的年代与族属[J]
.东南文化,2008(4):12-16.
被引量:3
2
卢茂村.
试论皖南先秦青铜器[J]
.江西文物,1989(2):5-11.
被引量:2
3
冯雨程.
皖南周代青铜器区域特征探讨[J]
.黄山学院学报,2020,22(6):78-83.
4
王正原.
再论屯溪青铜文化的年代与兴衰[J]
.古代文明辑刊,2023(1):122-146.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支小勇.
蛛丝马迹 纤毫再现——从皖南土墩墓看商周时期古代先民的经济生活[J]
.东南文化,2005(4):26-30.
被引量:1
2
周艳明,权敏.
东周亚腰形铜盒初探[J]
.文博,2018(4):49-54.
被引量:3
3
王爱民.
皖南地区青铜时代农具及农业发展状况初步研究[J]
.农业考古,2022(4):143-152.
4
王意乐,王静.
从考古视角看江西东周时期历史[J]
.南方文物,2024(1):104-117.
被引量:2
5
郝梅梅,高燕.
皖南出土青铜卣的艺术特征及其礼乐文化[J]
.铜陵学院学报,2024,23(4):10-13.
1
《中央民族学院》一九八一年第一、二、三期目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4):111-112.
2
叶岗.
论越文化中心地之疆域和政区[J]
.社会科学战线,2009(1):154-159.
被引量:1
3
詹开逊,刘林.
从新干商鼎看吴城文化的性质[J]
.南方文物,1992(2):41-48.
被引量:3
4
张潮.
古越族文化初探[J]
.江汉考古,1984(4):80-83.
被引量:12
5
胡文.
安徽屯溪奕棋又出土大批西周珍贵文物[J]
.文物,1965(6):52-52.
被引量:3
6
龚佩华.
漫谈浙江古越族文化特征中的“水”以及古越族文化与华夏、百越的融合[J]
.广西民族研究,1986(4):43-48.
被引量:1
7
许智范.
从崖墓文物看越族文化[J]
.广西民族研究,1989(2):80-84.
被引量:2
8
王育茜.
兼容并收 独辟蹊径-馆藏屯溪土墩墓青铜器赏析[J]
.文物天地,2017(4):13-16.
9
先秦时期的潮汕[J]
.文史知识,1997(9):80-80.
10
陈丽华.
略论中世纪泉州港的文化现象[J]
.东南文化,1999(4):49-52.
被引量:1
江汉考古
1986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