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花儿”曲令的民族属性及其他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甘肃、青海、宁夏交界地带,古称“陇右”自公元十三世纪起,这儿陆续有回、汉、撒拉、东乡、土、保安、裕固等民族相继定居,形成了大西北的一个特殊的多民族杂居错处之地。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当地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民歌品种——“花儿”。
作者
乔建中
出处
《中国音乐》
1986年第2期63-67,共5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花儿”
民族属性
民族杂居
大西北
民歌
历史进程
裕固
甘肃
宁夏
青海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65
1
乔建中.
论中国传统音乐语境下“非遗”传人的认定与保护[J]
.艺术学研究,2019,0(1):29-36.
被引量:6
2
嘉雍群培.
藏族宗教乐舞的形成及发展[J]
.中国音乐学,2000(4):27-40.
被引量:7
3
滑静.
论京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4):105-108.
被引量:1
4
刘凯.
“风搅雪花儿”与双语文化钩沉[J]
.青海社会科学,1999(4):82-85.
被引量:7
5
莫尔吉胡.
“潮儿”现象及“潮儿”音乐──试论阿尔泰蒙古古音乐文化圈(上)[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1):1-12.
被引量:19
6
包.达尔汗.
蒙古音乐术语urtu in daguu(乌尔汀哆)辨释[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21-28.
被引量:4
7
柯琳.
《格萨尔》说唱音乐的结构特征[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4):69-72.
被引量:8
8
杨秀昭,何洪.
京族音乐调式论[J]
.民族艺术,1985(0):61-74.
被引量:8
9
冯明洋.
壮族“双声”的腔调类论[J]
.音乐研究,1985(4):16-35.
被引量:9
10
伍国栋.
侗族民间合唱旋宫实践的初步探讨[J]
.音乐研究,1985(4):36-4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4
1
伍国栋.
从荒芜走向繁茂——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四十年[J]
.中国音乐学,1991(3):4-12.
被引量:9
2
伍国栋.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2):54-59.
被引量:20
3
杨静,蒋贞慧.
回族歌谣“花儿”中的民族特色[J]
.商洛学院学报,2008,22(4):45-46.
被引量:2
4
周亮.
花儿的保护传承策略研究[J]
.中国音乐,2009(2):123-125.
被引量:16
5
蔡际洲,许璐.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30年——关于学术规范的审视与学术创新的反思[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191-202.
被引量:17
6
刘俊香.
试论“花儿”与“信天游”[J]
.音乐时空,2013(11X):90-90.
7
黄虎,乔建中.
诗意的研究——乔建中师访谈录节选[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34(1):38-45.
被引量:1
8
李月红.
大地不言 万物长歌——乔建中民歌研究述评[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34(2):83-89.
被引量:1
9
周亮.
“花儿”的生存状态与风险应对[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4):162-169.
被引量:1
10
康芮婷.
“花儿会”的多维文化意蕴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弘扬[J]
.甘肃社会科学,2017(6):112-1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5
1
吴琼.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综述[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3(3):27-36.
被引量:2
2
陈吉风.
融合地方地域特色 推动传统音乐传承——谈地方艺术院校在教学中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2):92-94.
被引量:8
3
王添晨.
从本体创作的角度研究花儿发展的构想[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133-135.
4
孙莉.
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倾向透视[J]
.通俗歌曲,2013,0(3):33-35.
被引量:1
5
伍国栋.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上)[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1):10-19.
被引量:19
6
徐新建.
“侗歌研究”五十年(上)[J]
.民族艺术,2001(2):122-139.
被引量:15
7
杨晓.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几种参照[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4):43-49.
被引量:15
8
王德埙.
夜郎竹王、竹图腾与芦笙文化本质特征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2):10-15.
被引量:10
9
丁慧.
云南白剧声腔与高腔、昆曲的渊源关系初探[J]
.音乐探索,2006(3):15-23.
被引量:2
10
梁昭.
汉、壮文化的交融与疏离——“歌圩”命名再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1):139-146.
被引量:7
1
聂乾先.
民族舞蹈的创作特征[J]
.艺海,2006,0(1):51-53.
被引量:3
2
李丽.
论戏曲的舞台表演[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3(5):173-173.
3
焦力.
论古筝的滑音[J]
.音乐探索,2006(2):59-64.
被引量:14
4
赵先闻.
谈画的欣赏[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6,0(10):10-11.
5
曲心祚,梅生(摄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J]
.华夏地理,2010(10).
6
王建,杨丽荣.
锡伯族民间音乐形态特征探究[J]
.民族艺术,2011(1):127-132.
被引量:5
7
张连文.
花儿会拾零[J]
.音乐生活,2005(9):32-34.
被引量:1
8
冉耀斌.
吴镇散文初探[J]
.语文知识,2009(1):8-12.
被引量:2
9
于平.
民族属性与艺术本体——关于当代舞蹈文化发展的一点思考[J]
.舞蹈,2006(1):16-17.
被引量:3
10
张连葵.
“花儿”曲令《上去高山望平川》衬词的艺术特色[J]
.民族音乐,2012(1):22-24.
被引量:3
中国音乐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