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展应用民俗学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应用民俗学,亦称适用民俗学,是与理论民俗学相对称的研究民俗在人民生活中应用规律的科学。诸如仪礼、贸易、民具、商业、建筑、教育、旅游、保健等有关习俗的运用及其本身对习俗的需求和实际功用与效益等等的实际研究,都是应用民俗学的课题。它通过民俗应用实际的研究,概括出民俗实践中的应用理论。
作者
张紫晨
出处
《民俗研究》
1988年第1期5-8,共4页
Folklore Studies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传统民俗
发展应用
理论民俗学
实际应用
应用理论
现代生活
民俗事象
理论研究
人民生活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24
1
张多.
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J]
.西北民族研究,2021(1):110-122.
被引量:12
2
施爱东.
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J]
.民族艺术,2021(3):68-78.
被引量:12
3
刘晓春,贺翊昕.
唤醒、共享与意义再生产——黔桂边界返乡青年“回归地方”的实践[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83-91.
被引量:11
4
刘晓春,王维娜.
第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文化遗产,2010(1):154-156.
被引量:4
5
杨堃.
关于民俗学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1982(2):82-88.
被引量:5
6
袁珂.
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序(节选)[J]
.社会科学战线,1982(4):256-260.
被引量:43
7
柯杨.
民俗学应用研究漫议[J]
.民俗研究,1988(4):4-11.
被引量:4
8
乌丙安.
民俗与现代化的思考[J]
.民俗研究,1987(4):1-1.
被引量:3
9
陈勤建.
现代化建设中的民俗效应[J]
.民俗研究,1987(4):2-6.
被引量:1
10
张铭远.
走向现代化的民俗[J]
.民俗研究,1987(4):7-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林安宁.
中国神话学建设的新增长点——初论应用神话学内容的设置[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5-19.
被引量:1
2
孟令法.
试论蓝鼎元的风俗应用观——以《鹿洲全集》为核心的研究[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1-17.
3
李向振.
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J]
.民俗研究,2022(3):144-15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滕璐阳,徐赣丽.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趣缘群体实践——基于对某剪纸群体的参与观察[J]
.社会科学家,2024(3):83-89.
被引量:5
2
林安宁.
深入浅出释经典 融通中外论新学——陈连山神话学研究述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12):6-10.
被引量:1
3
张多,祝鹏程,李向振,惠嘉,张青仁,梅东伟,孟令法.
回返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J]
.民间文化论坛,2022(4):18-33.
被引量:4
4
张龙.
祠堂研究中的内群体假设及其超越[J]
.广东社会科学,2023(3):211-222.
被引量:2
5
李向振,徐才丹,郑远思.
中国民俗学研究2022年度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3(3):80-91.
被引量:1
6
张窈.
知识生产视域下出版知识服务问题反思与进路探析[J]
.编辑之友,2023(11):75-82.
被引量:15
7
朱家钰.
“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J]
.民俗研究,2024(6):99-108.
被引量:1
8
季中扬.
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日常生活向度及其实践[J]
.贵州社会科学,2024(8):43-50.
被引量:3
9
俞炎燊,黄剑.
日常生活中的民俗与自我认同[J]
.民俗研究,2025(1):53-61.
被引量:3
10
李向振.
“由叙述的进到说明的”:早期民俗学者的学科意识及学术探索[J]
.文史哲,2025(2):99-112.
1
何学威.
旅游民俗学:极富魅力的应用科学[J]
.民俗研究,1989(2):33-36.
被引量:3
2
路学成,曹海泉,薛云.
有色金属与人类文明[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4):44-44.
3
周耀明.
应用研究: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1):38-40.
被引量:1
4
河湟.
民俗学知识[J]
.西藏人文地理,1995,0(1):41-42.
5
康小兵.
浅谈民俗文物的特征及价值[J]
.文物春秋,2000(6):52-54.
被引量:1
6
曲金良.
移风易俗研究管见[J]
.民俗研究,1997(1):1-3.
被引量:1
7
萱草园主人.
菊纹在明清官窑中的发展应用[J]
.收藏界,2007(8):78-81.
8
陶思炎.
论民俗应用的主体与对象[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5):88-93.
被引量:4
9
邵长兴.
思若泉涌 为方志理论建设再作贡献——记中国地方志学术委员梁滨久[J]
.黑龙江史志,2010(22):22-24.
10
宣炳善.
论陈华文的民俗学研究[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61-64.
被引量:1
民俗研究
198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