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模糊理论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科学家查德(L.A.Zadeh)提出的“模糊集合”(fuzzy sets,1965年)理论,为各门学科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1979年,伍铁平先生在我国语言学界第一次引进和发挥了这一理论,此后,国内学者纷纷采用这一模糊理论研究词义学和修辞学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试图引用模糊理论探索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说明模糊理论之于语法研究所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作者
林华东
机构地区
福建泉州师专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1期31-34,共4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模糊理论
汉语语法研究
修辞学
伍铁平
词义学
模糊集合
重要意义
重要作用
语法功能
语法意义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
1
伍铁平.
模糊语言初探[J]
.外国语,1979,2(4):41-46.
被引量:160
2
伍铁平.
模糊语言再探[J]
.外国语,1980,3(5):48-54.
被引量:65
3
胡明扬.
《牵手》歌词中的语法等三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94-96.
被引量:1
4
林华东.
论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J]
.汉语学习,1989(3):4-7.
被引量:5
5
林华东,蒋艳.
介词虚化与“V+介+Np”的述宾化趋势[J]
.汉语学习,2005(1):14-18.
被引量:11
6
宗廷虎.《边缘学科的持殊理论营养》,载《修辞学研究》,语文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引证文献
2
1
陈燕玲,林华东.
汉语句位的阐释功能和普遍意义[J]
.汉字文化,2013(1):27-30.
2
林华东.
论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运用[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2):14-18.
1
程红.
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词[J]
.外国语,1988,11(5):36-40.
被引量:15
2
孙国军.
关于语言的模糊性[J]
.外语研究,1985,2(2):23-26.
3
叶南.
论S+V+O1+O2句型的模糊集[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8):173-175.
4
王盼妮.
英语数词词语的模糊语义[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4,11(2):61-64.
被引量:7
5
关海鸥.
语义模糊性理解与翻译策略研究[J]
.外语学刊,2007(5):110-113.
被引量:14
6
辜晓东.
模糊语言与语文词典编纂[J]
.辞书研究,1985(1):43-45.
被引量:1
7
贾德霖.
语义模糊-自然语言的属性[J]
.外语教学,1991,12(2):36-39.
被引量:7
8
伍铁平.
语言的模糊性和词典编纂[J]
.辞书研究,1984(3):79-85.
被引量:2
9
蔡晖.
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功能语体分类问题[J]
.外语学刊,2004(6):37-41.
被引量:6
10
吴世雄,陈维振.
模糊集合论与语义范畴模糊性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0(1):7-11.
被引量:13
汉语学习
198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