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影:潜藏着意识形态的神话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们从今年二月号开始,在原来“电影现状研究”和“理论探讨”两个栏目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理论评论问题探讨”专栏。设这个专栏的主旨在于对当前电影理论、评论各方面的问题开展多角度的讨论和争鸣,以促使我们对有关问题讨论的开阔和深入。发表在这一栏目中的文章,无论观点或研究方法都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商榷和辨析的。
作者
姚晓濛
胡克
出处
《电影艺术》
1988年第8期3-9,14,共8页
Film Art
关键词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批评
马克思主义理论
电影语言
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
艺术理论
神话
潜意识
思想内容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85
1
汪柯君.
笑谈传奇的沙家浜老战士吴志勤[J]
.世纪风采,2021(6):47-48.
被引量:1
2
黄健中.
《黄土地》的艺术个性[J]
.文艺研究,1985(5):62-65.
被引量:7
3
郑雪来.
对现代电影美学思潮的几点看法[J]
.文艺研究,1981(4):53-63.
被引量:18
4
王一川.
我性的还是他性的“中国”?——张艺谋影片的原始情调阐释[J]
.中国文化研究,1994(4):67-72.
被引量:15
5
陈晓云.
荒诞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二[J]
.文艺评论,1991(2):87-93.
被引量:1
6
罗慧生.
“总体现实主义”剖析——关于巴赞的电影美学思想[J]
.文艺研究,1984(1):47-55.
被引量:11
7
陈晓云.
孤独的都市——城市电影研究之一[J]
.文艺评论,1990(4):84-89.
被引量:1
8
孟宪励.
《大撒把》:权威话语的重复及其断裂[J]
.电影艺术,1993(5):76-79.
被引量:2
9
张颐武.
全球性后殖民语境中的张艺谋[J]
.当代电影,1993(3):20-27.
被引量:66
10
张笋.
巴赞的美学理想[J]
.电影艺术,1992(5):28-3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沈亮.
新时期中国电影批评方法的变革[J]
.戏剧艺术,1999(6):88-97.
被引量:4
2
胡克.
中国电影真实观念与巴赞影响[J]
.当代电影,2008(4):6-12.
被引量:20
3
厉震林,罗馨儿.
2013年国产电影表演美学述评[J]
.福建艺术,2014(1):13-18.
被引量:1
4
李云凤.
社会学批评视域下的商业电影批评问题[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39-43.
5
陈吉德.
意识形态批评及其对电影研究的价值[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40-148.
被引量:7
6
周旭.
从主体迁变到话语重塑——中国电影批评话语的“同时代性”思考[J]
.艺术百家,2020,36(6):138-144.
被引量:3
7
张均.
《沙家浜》阿庆嫂原型演变释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1):107-116.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陈晓云.
1979-2005年中国城市电影研究综述——兼及电影研究思维与批评方法的反思[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106-111.
被引量:6
2
王仁胤.
浅议当代对巴赞现实主义的误读[J]
.电影评介,2011(1):3-4.
3
万娜.
中国当代电影批评需要“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作为指导原则[J]
.电影文学,2011(9):6-7.
被引量:1
4
张付增.
数字时代真实电影美学观的新思考[J]
.现代电影技术,2011(9):17-19.
5
张权生.
农民工电影的两种美学策略[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8):145-147.
6
邹鹃薇.
新技术与华语电影美学--以华语3D大片《龙门飞甲》为例[J]
.新闻界,2013(1):26-30.
被引量:2
7
周小玲.
8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的现代化改造[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4):142-147.
8
万传法.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表演美学及其生态研究[J]
.当代电影,2015(3):109-113.
被引量:2
9
陈涛.
从巴赞理论的翻译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以伊文·佐哈的多元系统论为视角[J]
.文化艺术研究,2015,8(4):89-96.
被引量:2
10
丁旭.
华莱坞纪实电影中的“他者”表征——以《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小武》为例[J]
.东南传播,2016(5):32-36.
1
陈平.
艺海文摘[J]
.美术,2006(6):128-129.
2
胡克.
谢晋电影与中国电影理论发展[J]
.当代电影,2004(1):31-34.
被引量:5
3
廖静.
意识形态批评与现代电影理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3):14-17.
被引量:2
4
万雨洁.
美日韩三国恐怖电影风格比较研究[J]
.戏剧之家,2014(2):99-100.
5
张斌.
断裂、弥合与超越——《撞车》中的意识形态分析[J]
.唐都学刊,2008,24(1):85-88.
被引量:6
6
李恒基,杨远婴.
外国电影理论发展的轨迹──序《外国电影理论文选》[J]
.当代电影,1995(1):27-35.
被引量:2
7
陈国辉.
《英雄》的意识形态性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338-339.
被引量:1
8
陈彦均.
顺从的反抗者——齐泽克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批评与文本读解[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2):49-55.
9
程挚.
浅析杨·史云梅耶动画短片——对话的维度[J]
.戏剧之家,2016(13):114-114.
10
齐平.
音乐界要开展正常的文艺批评——读厚今、胡音声同志文章有感[J]
.人民音乐,1983(10):14-16.
电影艺术
198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