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音乐表演
被引量:
2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本质音乐表演在整个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体现了把一部作品的创作从精神的表现向物质的表现转化的一个逻辑继续。创作(即兴创作除外)总停留在对自身内心的某种记录上。乐谱虽然是一种物质记录方式,但它的全部意义仅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种内在听觉。所以,作曲家的创作只是一种精神表现,只有通过表演家的实践才能使它转变为感官可以体察到的物质性的、实在的表现。
作者
王次炤
出处
《人民音乐》
1989年第11期13-16,共4页
People’s Music
关键词
音乐表演
作曲家
听觉表象
内在听觉
过程
苏联
音乐创作
音乐实践
音乐作品
物质性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40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88
参考文献
3
1
莉莉阿斯.麦金农,章枚.
音乐演奏中的记忆问题[J]
.文艺研究,1986(4):141-143.
被引量:3
2
拉赫玛尼诺夫,章枚.
钢琴艺术性演奏的要点[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4):55-58.
被引量:6
3
艾伦.科普兰,孙国荣.
创作的思维和表演的思维[J]
.中国音乐,1985(4):55-6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0
1
吴海燕.
从审美角度试析声乐表演艺术[J]
.作家,2012(4):211-212.
被引量:2
2
王放歌.
论音乐表演艺术再创造的美学原则[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1):7-10.
被引量:6
3
郏而慷.
新中国50年音乐表演艺术理论述评--前人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贡献与不足[J]
.中国音乐,2009(4):110-117.
被引量:5
4
李梅.
浅谈音乐表演的审美再创造[J]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3):70-71.
5
陈蕾.
《新疆随想曲》二度创作研究[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2):105-112.
6
沈云霞.
浅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声乐辅导的几点感受[J]
.学周刊(下旬),2015(8):16-16.
被引量:3
7
闫兵.
中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40年[J]
.当代音乐,2019(12):21-25.
被引量:4
8
常莎,陈淑惠.
声乐表演二度创作的美学探索[J]
.艺术评鉴,2022(7):98-100.
9
刘云天.
霍洛维兹钢琴演奏风格研究(四)[J]
.钢琴艺术,2022(10):32-38.
10
张敏桦.
音乐表演中的身体与音符逻辑[J]
.甘肃高师学报,2024,29(1):58-62.
同被引文献
240
1
金甲.
歌唱表演艺术浅谈[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9(1):99-101.
被引量:1
2
郭珊珊.
储望华《新疆随想曲》展现的少数民族风情[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S1):147-150.
被引量:6
3
杨燕迪.
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肖邦《第一即兴曲》作品29的个案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74-93.
被引量:45
4
何巍.
浅析手风琴演奏中“怯场”心理的克服[J]
.电影评介,2007(9):77-78.
被引量:4
5
焦金海.
筝乐苦音研究[J]
.音乐研究,1998(2):19-29.
被引量:26
6
杨易禾.
《听松》的美学内涵及其演奏[J]
.音乐研究,1998(4):45-48.
被引量:3
7
罗小平.
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则[J]
.音乐研究,1986(2):40-50.
被引量:38
8
拉赫玛尼诺夫,章枚.
钢琴艺术性演奏的要点[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4):55-58.
被引量:6
9
杨匡汉.
缪斯的空间:一个诗学原理[J]
.文艺研究,1985(5):24-29.
被引量:3
10
王红梅.
近年来音乐表演美学研究的回顾[J]
.人民音乐,1999(6):28-2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3
1
李植玙.
大学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与美育意义[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8(1):91-97.
2
蒋存梅.
论传统的音乐表演活动基本特征[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26(2):15-20.
被引量:7
3
杨和平.
新中国音乐表演心理学文献研究[J]
.音乐探索,2008(2):32-38.
被引量:24
4
郏而慷.
新中国50年音乐表演艺术理论述评--前人对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贡献与不足[J]
.中国音乐,2009(4):110-117.
被引量:5
5
马骊骊.
手风琴演奏中紧张心理成因及其调适[J]
.黄河之声,2009(20):52-53.
被引量:1
6
姜泰峰.
浅谈《黄水谣》的歌唱处理[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91-95.
7
李聪.
音乐表演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初探——基于不同表演版本的演奏时长分析[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29(4):70-74.
8
岑鹉.
论钢琴演奏的“复合性诠释”[J]
.人民音乐,2011(7):39-41.
被引量:3
9
高拂晓.
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83-89.
被引量:29
10
余锦秀,余锦龙.
双重任务下我国音乐表演美学的发展及对策[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3):95-10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俞泉冰.
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释义[J]
.黄河之声,2022(3):125-127.
被引量:1
2
冯效刚.
论音乐表演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与内涵[J]
.北方音乐,2022(2):130-138.
被引量:2
3
池小妍.
浅谈少年儿童音乐表演特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231-232.
4
秦杨.
关于音乐表演心理的研究[J]
.戏剧之家,2013(8):44-45.
被引量:2
5
范子军.
论演奏艺术理论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J]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5):102-105.
6
金鸽平.
钢琴表演艺术的心理调控意识[J]
.音乐探索,2011(2):104-105.
被引量:20
7
马宁妆.
提高歌唱心理素质的途径浅析[J]
.时代教育,2012(7):294-294.
8
高拂晓.
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长点——跨学科视域下的音乐表演美学[J]
.音乐研究,2012(6):21-25.
被引量:10
9
杨笑笑.
浅议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J]
.商情,2013(4):255-255.
10
张楠.
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中的科技化拓展——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基于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的研究》述评[J]
.人民音乐,2013(5):85-87.
被引量:1
1
罗余瑛,王少杰.
演唱艺术修养要素琐谈[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8(2):34-36.
2
李晓玲.
论钢琴演奏教学(上)[J]
.音乐探索,1996(4):59-62.
3
李亮,武韵,王堃.
论钢琴演奏中内在听觉的培养[J]
.音乐天地,2009(6):46-47.
被引量:1
4
张甸华.
也谈声乐表演中的“声情并茂”[J]
.学周刊(上旬),2011(12):204-204.
被引量:1
5
刘彦.
试论舞蹈教学中表象的运用[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14-115.
被引量:1
6
林纯纯.
耳有所闻与内在听觉[J]
.福建艺术,2002(5):46-47.
7
徐洪琴.
谈钢琴演奏内在听觉的培养与发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2):116-117.
被引量:1
8
金桂生.
“内在听觉”与器乐奏演[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85(1):66-68.
9
杨玲.
音乐欣赏中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生成水平考察研究[J]
.大家,2011(22):57-58.
10
沈佩瑶.
论钢琴教学中内在听觉的培养[J]
.音乐探索,2004(2):94-96.
被引量:3
人民音乐
198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