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1990年第6期78-80,共3页
同被引文献9
-
1文坛简讯[J].当代文坛,1986(5):61-75. 被引量:1
-
2《文学评论》1985年总目录[J].文学评论,1985(6):142-144. 被引量:11
-
3范钦林,王晓华,葛红兵,韩雪临.关于相对主义批评观的讨论[J].文艺争鸣,1998(1):46-53. 被引量:11
-
4《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总目录(总30—35期)[J].文艺理论研究,1987(6):82-83. 被引量:2
-
5《文学评论》1989年总目录[J].文学评论,1989(6):158-160. 被引量:21
-
6昆仑[J].当代作家评论,1985(4):113-113. 被引量:1
-
7李继凯.新时期文学心理批评论[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4(3):102-108. 被引量:2
-
8叶纪彬.浅议文学批评观念的更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1):5-9. 被引量:1
-
9质问《文学自由谈》[J].文学自由谈,1998,0(3):15-15. 被引量:2
-
1郑敏.从对抗到多元——谈弗·杰姆逊学术思想的新变化[J].外国文学评论,1993(4):20-26. 被引量:15
-
2李禾.认同之中的差异[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69-72.
-
3王宁.“文化研究”与经典文学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1996(5):90-94. 被引量:21
-
4张颐武.论“后乌托邦”话语——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趋向[J].文艺争鸣,1993(2):23-29. 被引量:6
-
5张颐武.第三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学[J].文艺争鸣,1990(1):11-17. 被引量:13
-
6王金珊.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化思想探析[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11):147-149.
-
7隔夜听涛 闭门观海 文学系学员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课堂讨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2):48-51.
-
8乐黛云.《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序二[J].中国文化研究,1995(1):87-6.
-
9乐黛云.展望九十年代——以特色和独创进入世界文化对话[J].文艺争鸣,1990(3):14-17. 被引量:6
-
10孟繁华.第三世界文化理论的提出与面临的困惑[J].文艺争鸣,1990(6):36-3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