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捐监即出资报捐以取得益生资格。乾隆帝继位之初,将各类捐纳尽行停止,独留捐纳监生一项,但须赴京于户部纳银办理。乾隆三年,下旨将捐监改为纳谷,并划归各省办理,其后又多有变化。纳谷捐监的本意是增加国家粮食储备,以利赈灾平粜,抑制粮价上涨,它与乾隆帝为进一步巩固统治而采取的其他一系列经济措施密切相关。同时,清代乾嘉时期相当一部分府、州、县官出身于捐监,但纳谷捐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地方官吏的抵制,从考察清代错综复杂的权力结构的角度来说,其中很有一些耐人寻味之处,因此,它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中期的政治状况。现特将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案中有关史料选辑刊布,以为研究乾隆朝政治经济的学者参考。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7,共15页
Historical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