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
被引量: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跨文化研究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它涉及许多方面,既可以是有关文学、历史、哲学思想的研究,也可以是某一个民间传说在各民族文化中不同表现形式的对比。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与人们交际有关的跨文化研究,或者说是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作者
胡文仲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1992年第3期71-75,共5页
Applied Linguistics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研究
非语言交际
文化对比
赞语
不同文化背景
国藉
习俗
跨文化研究
伯克纳
罗斯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2
引证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217
同被引文献
172
1
刘玉堂,高睿霞.
文旅融合视域下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J]
.理论月刊,2020(1):92-100.
被引量:90
2
李星.
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61-164.
被引量:4
3
布庆荣.
评美国的价值观[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13-16.
被引量:8
4
戴炜栋,张红玲.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
.外语界,2000(2):2-8.
被引量:325
5
刘爱真.
文化认知与言语得体——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思路谈[J]
.外语界,2000(2):9-13.
被引量:98
6
钟华,樊葳葳.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
.外语界,2000(2):14-16.
被引量:93
7
夏纪梅.
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
.外语界,2000(4):2-6.
被引量:319
8
袁彩虹,郎红琴.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46-47.
被引量:70
9
刘爱真.
文化思维模式的宏观剖析与英语教学[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1(1):15-19.
被引量:30
10
高莉敏.
“灾难片”引发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J]
.电影文学,2007(19):55-5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52
1
刘东梅.
跨文化性:文旅融合的根本特性[J]
.跨文化研究,2023(1):100-108.
2
刘爱真.
文化认知与言语得体——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思路谈[J]
.外语界,2000(2):9-13.
被引量:98
3
熊学军.
美国个人主义评述[J]
.时代文学,2009(15):206-208.
4
孙圣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想工作研究[J]
.文教资料,2005(31):70-73.
被引量:1
5
雷留珍.
浅析英语教学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2):159-160.
6
李君文.
论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6):110-114.
被引量:6
7
张后尘.
语言学研究热点扫描[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4-9.
被引量:28
8
孙晓燕.
从《老友记》看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J]
.作家,2008,0(16):252-253.
被引量:2
9
刘育文,曾宇均,莫再树.
用国外阅读理论指导我国专业英语教学[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2):58-61.
被引量:1
10
胡超.
论跨文化交际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9(2):30-3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17
1
陈晓兰,曾溅.
高职英语教师跨文化认知与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1(2):79-83.
被引量:1
2
金晶爱.
英汉词汇内涵中的文化差异[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6):83-84.
被引量:1
3
刘海萍.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Aspect of Seven Types of Meaning[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312-314.
4
王琼曼.
文化思维模式对英语作文的影响[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S1):266-268.
5
耿晓华.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对比教学[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4):106-108.
被引量:1
6
易兴霞.
IELTS口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发[J]
.外语界,2000(2):34-38.
被引量:27
7
熊学军.
美国个人主义评述[J]
.时代文学,2009(15):206-208.
8
王凯.
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影响研究[J]
.文教资料,2008(15):98-101.
被引量:1
9
李丽,高宪礼.
翻译视角下英汉民族思维模式的移植与转换[J]
.文教资料,2007(10):109-111.
被引量:1
10
王文丽.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
.社科纵横,2007,22(2).
被引量:1
1
胡文仲.
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J]
.外语教学,1992,13(2):3-8.
被引量:28
2
陈恒汉.
英语与闽南话词汇互借的跨文化研究[J]
.福建外语,2000(3):25-28.
被引量:5
3
邹明强.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7(4):81-86.
被引量:11
4
包美荣,王顶柱.
前郭尔罗斯蒙古语口语的音位特点[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4,42(1):7-12.
5
姚国树.
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语写作[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112-113.
被引量:1
6
吕朦.
认知语言学下跨文化交际研究[J]
.语文建设,2016,0(6Z):73-74.
7
魏丽英,屈爱平,许德华.
从英汉语言赞语对比的视角谈语用失误[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4):73-75.
8
蔡怡.
礼貌在汉英文化中的体现[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4-18.
9
伯赫吉雅公爷的民间传说研究[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2,40(3):67-72.
10
黄燕宁.
跨文化交际研究——非语言交际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1,0(18):151-152.
语言文字应用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