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五至八世纪初西北方音的韵母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世纪初敦煌藏书的面世,兴发了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其间罗常培先生利用几种汉藏对音及《开蒙要训》互注材料著成《唐五代西北方言》一书,邵荣芬先生写出《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与唐五代西北方音》一文,较清楚地描绘出了八、九、十世纪左右西北方音的轮廓.但是,由于材料的局限,不尽如人意之处也不少.
作者
廖名春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古籍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18,26,共9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别字异文
西北方音
吐鲁番出土文书
韵字
八世
王梵志诗
韵母
吐鲁番文书
阴声韵
入声字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146
1
崔容.
敦煌俗文学所见山西方言的韵摄分合现象[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2):141-144.
被引量:1
2
刘瑞明.
吐鲁番出土文书释词[J]
.西域研究,1999(4):55-59.
被引量:6
3
黄艾榕,张盛如.
从回鹘文《玄奘传》看西北方言入声的演化[J]
.江汉学术,1999,30(1):33-36.
被引量:3
4
李如龙,辛世彪.
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J]
.中国语文,1999(3):197-203.
被引量:62
5
杜爱英.
北宋诗僧德洪用韵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1):86-90.
被引量:7
6
刘晓南.
南宋崇安二刘诗文用韵与闽北方言[J]
.中国语文,1998(3):195-200.
被引量:15
7
孙立新.
关中方言略说[J]
.方言,1997(2):106-124.
被引量:125
8
李正宇.
敦煌方音止遇二摄混同及其校勘学意义[J]
.敦煌研究,1986(4):47-55.
被引量:17
9
黄幼莲.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释数例[J]
.敦煌研究,1986(4):99-101.
被引量:5
10
陈炳应.
图解本西夏文《观音经》译释[J]
.敦煌研究,1985(3):49-5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2
1
杜爱英.
北宋“新喻三刘”诗韵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1):78-84.
被引量:1
2
杜爱英.
“新喻三刘”古体诗韵所反映的方音现象[J]
.语文研究,2001(2):46-50.
被引量:3
3
钱毅.
宋代潼川诗韵中阳声韵尾的混押及其语音性质[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50-151.
被引量:2
4
杨小卫.
《列子释文》音系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55-60.
5
徐朝东.
敦煌韵文中阴入相混现象之考察[J]
.语言科学,2011,10(4):420-427.
被引量:15
6
李巧兰.
从河北方言看“儿”音值的演变[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32-36.
被引量:1
7
李蓝.
敦煌方言与唐五代西北方音[J]
.方言,2014,0(4):305-320.
被引量:14
8
曹利华,王启涛.
百年来吐鲁番出土汉文文献语言研究述论[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88.
被引量:1
9
崔红芬.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之西北方音及相关问题[J]
.宁夏社会科学,2017(6):216-221.
被引量:2
10
邓强.
唐五代西北方音见系开口二等演变考[J]
.敦煌研究,2017(6):132-139.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孙玉文.
中古以来“也”和“给”的来源札记[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253-272.
2
崔红芬.
《佛说阿弥陀经》及其相关问题探析[J]
.西夏学,2019(2):251-268.
被引量:2
3
邓强.
再论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疑母的演变[J]
.励耘语言学刊,2020(1):26-41.
4
贺雪梅,黑维强.
清朝土默特契约文书“两急情愿”考校[J]
.励耘语言学刊,2019,0(2):116-125.
被引量:2
5
李华斌.
泥来不分和唐宋西北方音[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273-281.
6
霍生玉.
"侵早"与"清早"辨[J]
.励耘语言学刊,2020(2):130-138.
7
翁春.
汉语-m尾研究概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81-83.
被引量:5
8
刘晓南.
宋代四川方音概貌及“闽蜀相近”现象[J]
.语文研究,2008(2):23-28.
被引量:7
9
陆招英.
音韵学术语英语翻译初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83-85.
10
赵世海,刘富华.
论中古汉语音韵对域外方言语音体系的影响——以日语拨音为例[J]
.学术交流,2012(8):152-156.
被引量:1
1
黎新第.
对几组声母在五代西北方音中表现的再探讨[J]
.语言研究,2015,35(1):1-15.
被引量:7
2
赵晨霞.
吐鲁番出土文书字词再考释[J]
.语文研究,2012(2):45-48.
被引量:1
3
廖名春.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浊上变去”[J]
.古汉语研究,1989(1):42-43.
被引量:8
4
杨明,李建兵.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试释二则[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28-29.
5
邵荣芬.
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
.中国语文,1963(3):193-217.
被引量:106
6
黑维强.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释[J]
.敦煌学辑刊,2004(1):60-67.
被引量:2
7
牟华林.
《庐山远公话》中的别字异文所反映的语音现象[J]
.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1):56-61.
被引量:2
8
黑维强.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二)[J]
.敦煌学辑刊,2005(2):184-193.
被引量:5
9
黑维强.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一)[J]
.敦煌学辑刊,2004(2):116-126.
被引量:3
10
黑维强.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例释(三)[J]
.敦煌学辑刊,2006(4):107-116.
被引量:3
古汉语研究
199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