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戏曲乐队中的弓弦乐器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溶为和谐、完美的综合艺术。做为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戏曲乐队,既从属于这一综合艺术的整体,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各剧种乐队用不同的乐器组合形式,以其夸张、简练的程式化特点,与舞台上的表演相适应,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作者
刘东升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4-104,共11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戏曲乐队
弓弦乐器
综合艺术
表现手法
乐器组合
主要组成部分
历史传统
戏剧效果
程式化
中华民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1
钟清明.
胡琴起源辩证[J]
.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2):33-39.
被引量:15
2
毕永森.板胡流行年代考略[J],1988(01).
3
张浩玲,程澍田.轧琴[J],1985(03).
4
孙玄龄.
京剧音乐中微音分情况的实测与介绍[J]
.中国音乐学,1985(1):69-86.
被引量:5
5
沈洽.
音腔论(续)[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1):3-12.
被引量:70
6
王世襄.
谈匏器[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1):86-91.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91
1
王溪,褚晓洁(整理).
王溪:栊翠庵品茶浅谈妙玉的茶具及其寓意[J]
.新美域,2020(2):106-109.
2
王群.
一色湖光万顷秋——谈中西乐器演奏《平湖秋月》的韵味表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3):95-98.
被引量:7
3
朱则平.
基础音乐教学应该充分开掘器乐元素[J]
.课程教学研究,2013(4):47-50.
被引量:1
4
刘红娟.
西秦戏与秦腔的亲缘关系考论——以主奏乐器的比较为中心[J]
.中华戏曲,2012(1):302-317.
5
钱茸.
面对中国“乡韵”——再谈唱词音声解析的重要性[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1):77-86.
被引量:12
6
邱霁.
论筝技法的分类及其演变[J]
.中国音乐,2004(4):215-224.
被引量:18
7
李葆嘉,岳峰.
奚琴、嵇琴、胡琴名实考论[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1):56-62.
被引量:13
8
李玫.
民间音乐中“中立音”现象的律学分析(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4):76-83.
被引量:8
9
管建华.
语言学转向与重识国乐[J]
.音乐研究,2000(4):22-41.
被引量:3
10
陈其射.
杨荫浏对中国现代乐律学研究的影响[J]
.音乐研究,2000(4):67-7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86
1
牛长虹.
谈板胡在梆子腔剧种中的应用[J]
.戏曲艺术,2003,24(1):93-95.
被引量:3
2
林增平.
近代湖湘文化试探[J]
.历史研究,1988(4):3-17.
被引量:28
3
汪宁生.
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J]
.历史研究,1981(4):173-179.
被引量:24
4
陈有觉,高雪峰.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J]
.艺术百家,1998,14(1):113-116.
被引量:6
5
蓝凡.
创造新时代的新戏曲——试论戏曲审美的继承与革新[J]
.戏剧艺术,1980(4):72-83.
被引量:2
6
陈有觉,高雪峰.
江南丝竹发源初考[J]
.中国音乐,1997(4).
被引量:9
7
林俊卿.
二胡运弓的音色、力度及其艺术应用[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15(1):47-49.
被引量:6
8
邵华.
“秦派”板胡的创立与发展[J]
.中国音乐,1997(3):19-22.
被引量:6
9
杜亚雄.
中国民族器乐的地位及其研究范围[J]
.中国音乐,1996(2):20-22.
被引量:6
10
栾桂娟.
音韵美——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J]
.音乐研究,1992(1):74-9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6
1
刘红娟.
西秦戏与秦腔的亲缘关系考论——以主奏乐器的比较为中心[J]
.中华戏曲,2012(1):302-317.
2
刘朝,董琳.
晋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略述[J]
.沧桑,2007,0(4):240-241.
3
牛苗苗.
从秦地戏曲音乐论秦派二胡曲的风格[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18(4):42-47.
被引量:20
4
郑发奋.
京胡鲁南艺民术间研软究弓[J]
.艺术评论,2015(5):94-99.
被引量:3
5
乔捷,赵宇光.
从二股弦到板胡——河北梆子主奏乐器演变初探[J]
.黄河之声,2015(6):114-115.
被引量:2
6
于丁西.
谈板胡的音乐文化[J]
.戏剧之家,2017(16):56-56.
被引量:1
7
胡南,李敬民.
湖南“大筒”类胡琴研究评述[J]
.中国音乐,2018(4):185-192.
被引量:5
8
徐晓霞.
古代提琴、胡琴形制之辨[J]
.上海文博论丛,2010(1):32-34.
被引量:1
9
张珂.
从“番部合乐”窥清燕飨乐队成因[J]
.歌海,2018(4):43-49.
10
胡南,李敬民.
湖南大筒类胡琴的传入路径考究[J]
.中国音乐,2020(3):100-1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孙丽娜.
秦派二胡的悲美品格探析[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2):64-67.
2
王保.
论板胡演奏在戏曲中的审美艺术[J]
.人文之友,2019,0(17):65-65.
3
王冰.
二胡乐曲中的戏曲元素畅谈[J]
.艺术教育,2008(6):107-107.
被引量:8
4
黄颖仪.
浅论建国以来二胡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J]
.中国音乐,2011(1):214-216.
被引量:8
5
李宝杰,王青.
秦派二胡艺术的文化阐释[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3):86-93.
被引量:5
6
王伟,陈育新,朱六妹.
单片微机控制的全自动交流稳压电源[J]
.新技术新工艺,2000(1):6-7.
7
樊艺凤.
长安乐派理论研究分析及思考[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31(2):46-54.
被引量:3
8
孙立军.
建国以来二胡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3):151-151.
9
胡南,李敬民.
湖南花鼓大筒演奏技法与风格[J]
.中国艺术时空,2019(1):36-41.
被引量:4
10
邱波.
《蓝花花叙事曲》中音乐语言的表达及艺术再现[J]
.才智,2012,0(35):155-157.
1
袁学军.
试论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J]
.美术观察,2004(10).
2
方宝价.
弘扬传统 开拓创新——热带雨林山水、花鸟创作有感[J]
.美术,2010(4):127-128.
3
蓝青.
简论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9(3):24-25.
被引量:1
4
刘祥.
钢琴即兴伴奏的技术与艺术魅力[J]
.音乐生活,2008(6):70-72.
5
王岚.
色彩之探索[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0):84-84.
6
赵霖.
论戏曲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J]
.黄河之声,2009(18):90-91.
被引量:3
7
王锐,田丽华,谢淑华.
赫哲族民间美术造型艺术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6):97-100.
被引量:6
8
周敏.
晋北窗花吐芬芳[J]
.文物世界,2000(3):57-57.
9
何俊.
探讨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J]
.商情,2014,0(44):109-109.
10
李文强.
对于色彩学的新概念[J]
.俪人(教师),2014(10):115-115.
中国音乐学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