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25,共5页
Confucius Studies
同被引文献43
-
1王霁.中西传统义利观之试比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38-39. 被引量:3
-
2张跃.论西汉时期的义利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3):52-56. 被引量:1
-
3朱瑞熙.朱熹和陈亮“义利之辩”的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31-34. 被引量:3
-
4叶瑞昕.孔子的义利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4):33-37. 被引量:3
-
5李普国.论董仲舒的经济思想[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4):51-59. 被引量:4
-
6冯娟.宋代的义利观[J].求实,2002(S2):83-84. 被引量:2
-
7梁绍辉.论董仲舒义利观的合理因素[J].求索,1988(1):79-85. 被引量:4
-
8李亚彬.孔、孟、荀义利观研究[J].哲学研究,1997(11):74-79. 被引量:9
-
9胡晰.简论陶渊明的“义利”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6,16(3):37-39. 被引量:1
-
10陈启智.义利之辨——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念[J].中国哲学史,1994(5):17-18. 被引量:3
-
1周发源.船山义利论与正确义利观[J].船山学刊,2015(5).
-
2徐嘉.儒家义利观的价值学透视[J].南京社会科学,1999(4):34-37. 被引量:1
-
3张国钧.儒墨义利论比较[J].哲学动态,1994(7):38-38. 被引量:1
-
4儒墨义利论比较[J].甘肃社会科学,1994(4):23-23.
-
5刘喜珍.中国古代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历程与特征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13(2):64-70. 被引量:3
-
6长弓.《中华民族价值导向的选择──先秦义利论及其现代意义》[J].前线,1996(1):20-20.
-
7张国钧.儒道互补:义利论比较[J].中国哲学史,1994(4):32-37.
-
8张国钧.儒道互补:义利论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2):20-25.
-
9魏文华.董仲舒“义利”论及对后世之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7,9(3):18-21. 被引量:5
-
10张国钧.义利问题的多角度考察[J].天府新论,1993(1):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