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陕西近代旱荒的影响及成因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灾荒史的研究不仅对掌握国情、理解过去的历史十分重要,而且对今天的建设也很有意义。本文对作为陕西近代自然灾害之首的旱荒的影响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着重分析了旱荒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摧残,指出政治腐败是导致旱荒发生的最主要和最终的原因。
作者
李德民
周世春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66-71,共6页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陕西近代
旱荒
农业生产
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分类号
K29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73
1
高鹏程,池子华.
李提摩太在“丁戊奇荒”时期的赈灾活动[J]
.社会科学,2006(11):132-138.
被引量:9
2
王颖.
1923~1932年陕北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3):34-38.
被引量:9
3
郝平,周亚.
“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J]
.史林,2008(5):81-89.
被引量:13
4
董传岭,张思.
晚清山东的官赈救荒[J]
.史学集刊,2009(2):73-79.
被引量:4
5
池子华,李红英.
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J]
.清史研究,2001(2):72-92.
被引量:22
6
苏全有,张秀娟.
晚清河南灾荒的影响论略[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73-76.
被引量:8
7
张宪文.
民国史研究述评[J]
.历史研究,1995(2):156-164.
被引量:7
8
李文海.
甲午战争与灾荒[J]
.历史研究,1994(6):7-16.
被引量:14
9
李文海.
清末灾荒与辛亥革命[J]
.历史研究,1991(5):3-18.
被引量:18
10
夏明方.
中国早期工业化阶段原始积累过程的灾害虫分析──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之二[J]
.清史研究,1999(1):62-81.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1
1
刘婷,程森.
1928—1930年关中地区大旱灾与地方调适[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4(1):155-174.
2
安少梅,王建军.
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巨灾的人祸因素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47-50.
被引量:1
3
李玉才.
冯玉祥与民国年间豫陕甘大赈灾(1928-1930)[J]
.中国农史,2006,25(1):73-81.
被引量:3
4
苏全有,王宏英.
民国初年灾荒史研究综述[J]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1):25-31.
被引量:4
5
肖育雷,吕波.
论1928—1930年陕西大旱灾的救荒[J]
.榆林学院学报,2007,17(3):75-77.
被引量:1
6
赵连跃.
人祸加重了天灾──1876—1879年“丁戊奇荒”辨析[J]
.百色学院学报,1999,13(1):41-43.
被引量:1
7
王鑫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戊奇荒”研究综述[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109-114.
被引量:7
8
阎永增,池子华.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23(1):70-73.
被引量:13
9
沈社荣.
浅析1928—1930年西北大旱灾的特点及影响[J]
.固原师专学报,2002,23(1):36-40.
被引量:4
10
温艳.
百年来近代西北灾荒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青海民族研究,2017,28(3):41-48.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刘婷,程森.
1928—1930年关中地区大旱灾与地方调适[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4(1):155-174.
2
文姚丽.
民国灾荒史研究述评[J]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2(1):166-181.
被引量:5
3
李玉才,王卫平.
冯玉祥的“重农”思想和实践[J]
.中国农史,2007,26(1):77-85.
被引量:2
4
于文善,梁家贵.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的灾荒及其影响——以皖北为中心的考察[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5):86-90.
被引量:8
5
江伟.
建国以来广西灾害史研究述评[J]
.广西地方志,2007(6):32-36.
被引量:4
6
叶宗宝.
期待人文视野下的灾荒史研究——中国灾荒史研究之回顾与前瞻[J]
.晋阳学刊,2008(6):11-17.
被引量:6
7
陈业新.
清代皖北地区洪涝灾害初步研究——兼及历史洪涝灾害等级划分的问题[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2):14-29.
被引量:27
8
李军.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社会救荒[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3):154-162.
被引量:9
9
王鑫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戊奇荒”研究综述[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109-114.
被引量:7
10
郎元智.
近代东北灾荒史研究:综述与展望[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66-170.
被引量:2
1
王金香.
乾隆年间灾荒述略[J]
.清史研究,1996(4):93-99.
被引量:6
2
马若龙.
当民主遭遇国情[J]
.学习月刊,2006(9).
3
王天奖.
太平天国革命后江苏农业生产的恢复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4,21(3):107-114.
被引量:1
4
苑书耸.
渤海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生产[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6-10.
5
史学月刊1990年(总第183—188期)目录索引[J]
.史学月刊,1990(6):120-122.
6
于德源.
北京历史灾荒的研究价值[J]
.北京社会科学,2001(4):42-47.
7
阳永煊,向权雄.
近代以来中国南方人才辈出的社会原因[J]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1):26-30.
8
楊寬.
论西周金文中“六■”“八■”和乡遂制度的关系[J]
.考古,1964(8):414-419.
被引量:14
9
刘成荫.
淮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36-39.
10
刘锡诚.
民俗——国情的组成部分[J]
.神州民俗,2002(4):35-3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