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藏语的使动、时式、自主范畴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藏语书面语动词的自动、使动主要靠不同的前缀表示,声、韵的不同只出现在少数词中。现代藏语方言虽然还有少数动词有自动、使动的对立,但作为一个范畴已不复存在。书面语动词时式变化的基础是自动、使动,表达手段主要是前后缀的有无和变化,声、韵的变化是次要的。藏语既有语义上的自主—不自主范畴,也有语法上的自主—不自主范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者
张济川
出处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7-48,共12页
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
关键词
使动词
助动词
前缀
不及物动词
书面语
声母
自动词
书面藏语
自主动词
塞擦音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3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363
1
董思聪,黄居仁.
两岸同音删略现象对比研究[J]
.汉语学报,2020(1):14-24.
被引量:2
2
黄乐,陈昌文,郭庆,陈伟滔.
美国印第安民族和中国藏族双语教育对比分析[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2):65-68.
被引量:1
3
多杰东智.
简析安多藏语动词的自主非自主与使动自动关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114-117.
被引量:7
4
周炜.
影响拉萨城镇居民双语使用的若干因素——1999年西藏城镇居民语言使用调查报告之一[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4-42.
被引量:4
5
胡坦.
术语民族化问题──藏语科技术语的发展[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1(3):15-18.
被引量:3
6
尼玛卓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藏族学生思维──藏、汉两种语文的教法谈[J]
.青海教育,2001(5):23-24.
被引量:1
7
黄布凡.
原始藏缅语动词使动前缀*s-的遗迹[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34-42.
被引量:3
8
戴庆厦,李洁.
汉藏语被动句的类型学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88-95.
被引量:19
9
车谦.
藏语里有补语吗?[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S2):21-24.
被引量:1
10
华准.
双语系统中的汉语文教学管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S2):62-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7
1
金理新.
元音松紧与动词的体[J]
.东方语言学,2020(1):38-50.
2
黄行.
藏语动词语法范畴的相互制约作用[J]
.民族语文,1997(6):33-38.
被引量:2
3
陈保亚.
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发生学根源[J]
.思想战线,1997,23(5):34-39.
被引量:1
4
宋金兰.
汉藏语形态变体的分化[J]
.民族语文,2002(1):29-33.
被引量:5
5
金理新.
汉藏语的完成体后缀~*-s[J]
.民族语文,2005(2):1-6.
被引量:13
6
金理新.
上古汉语声母清浊交替和动词的体[J]
.语文研究,2005(4):27-31.
被引量:4
7
李永斌.
西藏语言研究概况述评[J]
.天中学刊,2009,24(4):104-109.
被引量:1
8
宋金兰,江海燕.
从同族词个案探究汉藏语系的一种构词手段[J]
.青海民族研究,2010,21(2):76-79.
被引量:4
9
黄成龙.
类型学视野中的致使结构[J]
.民族语文,2014(5):3-21.
被引量:34
10
次林央珍.
东旺藏语致使范畴的结构和语义分析[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2):60-6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4
1
金理新.
元音松紧与动词的体[J]
.东方语言学,2020(1):38-50.
2
周洋.
水磨房话的致使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323-349.
3
宋金兰.
汉藏语“日”“月”语源考[J]
.汉字文化,2004(4):36-39.
被引量:14
4
金理新.
上古汉语声母清浊交替和动词的体[J]
.语文研究,2005(4):27-31.
被引量:4
5
黄行.
我国汉藏民族语言的语法类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5):1-12.
被引量:4
6
冉启斌,温宝莹.
英汉语言形态变化的语音形式及意义[J]
.世界汉语教学,2008,22(1):19-34.
被引量:1
7
王晓英,宋宪霞.
西藏地区报业“双语”传播体制分析[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5):127-130.
8
王月婷.
古汉语中定语动词的读音问题[J]
.古汉语研究,2009(1):23-26.
被引量:1
9
洪波.
上古汉语*-s后缀的指派旁格功能[J]
.民族语文,2009(4):23-31.
被引量:22
10
洪波,杨作玲.
先秦汉语“见”类动词的清浊交替及其来源[J]
.民族语文,2010(1):22-28.
被引量:5
1
《民族语文》1983年总目录[J]
.民族语文,1983(6):80-80.
2
王诗文,胡书津.
试谈藏语动词的结构及其语法范畴[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32-37.
被引量:1
3
江荻.
书面藏语的续连规则及词形变体的自动识别[J]
.民族语文,2004(6):50-54.
被引量:1
4
更登.
《书面藏语常用关联词语用法举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5(1):104-104.
5
仁青措.
书面藏语词组结构类型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1).
被引量:2
6
香格里拉的由来[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4(7):47-47.
被引量:1
7
傅爱兰.
怒苏语的卷舌化声母[J]
.语言研究,1995,15(2):190-196.
被引量:2
8
格桑居冕.
论书面藏语单句的两大部类——陈述句与祈使句的结构[J]
.中国藏学,1995(1):133-140.
被引量:5
9
格勒.
略论藏语辅音韵尾的几个问题[J]
.民族语文,1985(1):33-41.
被引量:7
10
周季文.
论藏语动词[J]
.中国藏学,2002(2):119-127.
被引量:5
民族语文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